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8日
4月21日至28日,上海举行第十四届国际车展,该车展因展出规模和规格,向来被誉为是中国车市的晴雨表。车展前的媒体开放日,各大车企总共召开了近90场新闻发布会,纷纷扬言看重二三线城市,要加快进军的速度。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占地23万平方米的展馆内豪车、概念车如云,真正面向二三线城市的“创业车”却是稀有展品。国内外厂商在城市车的各层次市场上“刺刀见红”,但中小城市、城郊市场的“蓝海”,却乏人问津。
“创业车”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尴尬
人头攒动的上海国际车展,价值4700万元的阿斯马丁让人惊叹不已,捷豹、兰博基尼、布加迪·威航等豪车更引来各方围观。似乎,中国遍地都是有钱人,奢侈品已经进入了全民争相抢购的时代。不过,深谙车市的人也许都听过这样一句谚语:“卖奔驰宝马的人大多是开桑塔纳,而卖桑塔纳的人却开得起奔驰宝马。”
实际上,国内汽车业界已经认识到,豪车毕竟只是为了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的飙升没有可持续性,更何况城市拥堵已经越来越为各方诟病,而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才是未来的广阔舞台。
车展期间,记者几天走访下来,尴尬地发现专门针对二三线城市推出微客、微面等“创业车”的参展商少之又少,价格在5万元左右的小型家庭代步车也是屈指可数。即使有些自主品牌主打低端市场,在宣传上也是极力模糊和淡化“创业车”概念。
制约小城市汽车市场的瓶颈
采访中,江西昌河汽车公司总经理李黎表示,虽然今年停止了汽车下乡优惠政策的实施,但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都面临着告别摩托车、拖拉机等问题。“真正的创业车往往是一种生产资料,国家规定的油耗、安全标准一个都不能少,以低成本造出耐用车其实不容易。不但要皮实耐用,还要能承担很大的负载,特别是要具备修车方便的售后服务。”
对于制约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的瓶颈分析,今年刚刚推出微客希旺的福建东南汽车公司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微车利润非常薄,一般企业不愿做。“市场潜力很大,但暂时还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实际开发需要有个过程。因为在许多农村地区,就连公路、加油站等基本的汽车使用条件都还是个问题。”
发展“创业车”需从实际出发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二三线城市及微车发展的现状最恰当不过了。物美价廉,是众多二三线城市家庭对“首辆车”的主要需求。
昌河总经理李黎分析,未来二三线城市、农村市场的汽车消费增速将大大超过一线城市市场,规模经济的益处会逐步显现,而且随着产品升级换代,利润水平也会越来越好。他透露,“农村市场的刚性需求明显,昌河计划5年内产销量达到60万辆,十年内突破1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在农村市场。”
对于发展创业车,南昌铃安4S店负责人表示,关键是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像昌河、长安、东南、哈飞、五菱这样的国内厂商多年专注这一市场,通过下沉到乡镇的服务网络和调研人员时刻都在搜集用户的真实需求,所以开发的产品一定是针对性很强的。同时,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加油、路桥、金融以及二手车置换等诸多配套服务也应当建立和完善起来。
文/记者罗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