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8日
2011年一季度赣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一季度,赣州市经济运行平稳,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起步放缓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9.47亿元,同比增长15.1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企业工业增加值74.89亿元,增长14.39%,增速回落11.8个百分点。
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一季度,轻工业增加值24.39亿元,增长16.3%,重工业增加值55.08亿元,增长14.6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6.3个、9.5个百分点。
股份制、私营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股份制、私营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2.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1.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5%,拉动其增长14.1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18.59%;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30.82亿元,增长13.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3.68亿元,增长15.23%。
多数行业向好。34个工业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超过30%。另外,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24.1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0.8%,拉动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投资较高增长,工业占比提高
一季度, 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38亿元,增长35.5%。
民间投资加快启动,私营企业增长超六成。一季度,国有企业投资增长30.1%,占比为29.7%;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增长44.7%,占比为29.3%;私营企业投资增长60.1%,占比27.4%。
投资结构加快调整,二产投资高增长。第二产业投资49.36亿元,增长62.9%;增速同比提高50.8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长超六成,十四个行业成倍增长。工业投资增长62.9%,同比提高50.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49.2%,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34个工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投资成倍增长,其中投资超过亿元的高增长行业有: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
(三)市场消费活跃,城镇快于农村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3亿元,增长17.1%。城镇市场零售额75.05亿元,增长17.8%;农村市场零售额16.26亿元,增长13.7%。城镇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市场4.1个百分点。
多数零售商品保持增长。十九类零售商品中十七类保持增长,增速在20%以上的有十一类,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79.5%、日用品类增长41.4%、体育用品类增长96.0%。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39.68亿元,增长29.2%,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亿元,增长35.1%,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完成税收收入35.41亿元,增长37.2%,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9.2%,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五种小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47.6%、59.9%、58.9%和37.5%。
一季度,财政总支出45.16亿元,增长39.1%,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市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住房保障等民生类财政支出25.47亿元,增长55.6%,增速比财政总支出高16.5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56.4%,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85%、138.8%和55.2%。
(五)居民收入两位数增长,农村快于城市
一季度,城市(章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7元,同比增长10.2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6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3.61%、28.89%和19.3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04元,增长16.81%,增速快于城市6.55个百分点。
(六)物价呈上涨态势,涨幅低于全国全省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6%,分别比全省、全国低1.1个和1.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八大类项目“四升一平三跌”:食品类价格上涨9.8%(其中,粮食涨18.2%、油脂涨9.6%、肉禽涨13.8%、蔬菜涨10.7%、干鲜瓜果涨23.8%),居住类价格涨4.2%,医疗保健类涨1.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涨1.2%;烟酒类持平;衣着类降3.1%,交通和通信类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0.1%。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