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倩 牛娟娟 陈宝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从长沙出发,沿“京珠高速”向南40公里,便是云蒸霞蔚的工业新城——湖南湘潭市。碧水蓝天,一路春风,使人仿佛穿行在诗与画的走廊。其实,湘潭近些年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生态变化上,经济金融环境也一年一个新气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果说金融是一座城市经济的血脉,那么金融生态无疑是这个城市发展的根基,可以说,金融生态就是竞争力。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展现出来的辐射效应也在湘潭——这个中部明珠身上得到了最好印证。
——2007年至2010年,湘潭市不论是在经济普遍增长时期,还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势头都十分强劲,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4%、13.8%、15.2%;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7.7%、27.1%、25.4%。
——2009年,该市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中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0年,该市在湖南省最新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中总得分列全省市州前三位,韶山市进入县域前10名;在美国《福布斯》测评出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湘潭在206个城市中排第58位,在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中排第3位。
——日前,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站公布的2011年度首批立项项目公告中,湘潭4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共获得扶植基金2140万元,占全省国家创新基金总金额的13%。成绩的取得有赖于湘潭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目前湘潭国家高新区中小企业已达300多家。
“金融生态”走进湘潭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金融生态”概念。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推出了42万字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总报告。金融生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被学者关注和论述,这一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要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建设,将湘潭打造成湖南乃至中部金融生态示范城市,真正实现筑巢引凤。”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在2010年全市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也充分折射出湘潭党政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在深刻认识到金融生态重要性后,早在十年前,湘潭市就已开始了艰难却成效显著的金融生态创建之旅:2000年,湘潭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启动金融安全区建设;2006年,湘潭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办等单位为成员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引导,人民银行牵头,有关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创建格局。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确定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作为试验区核心城市之一的湘潭而言,既是发展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在人行湘潭市中支的积极主张下,200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意见》;2010年,湘潭市政府将金融生态建设列入了“湘潭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创建“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社会信用水平明显提高、金融运行环境持续好转、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考核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目标。
在政府的主导下,湘潭相继建立了由公、检、法、司、各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金融稳定联席会议制度、金融机构债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将金融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企业、个人的信用纳入各类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人大代表选举等领域。
“回顾十年来湘潭市金融生态创建历程,可以说,政府立下了头功。没有市政府的协调、推动和统筹指导,不可能有‘全市金融系统一条心’良好局面的形成,不可能有多方合力的凝聚和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形成今天‘十年磨一剑’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采访中,人行湘潭市中支行长吴大庆用了三个“不可能”总结了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打造金融生态环境中
实现央行履职
采访中,人行长沙中支行长周晓强表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人民银行角色定位赋予的天然使命。人民银行职能的履行,如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外汇管理等,与金融体系的运行密切相关,与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密切相关。
吴大庆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思索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基层央行履职,后来找到了创建金融生态环境这一突破口和结合点。在我们看来,湘潭完全可以成为中部金融生态示范城市。”说到这,吴大庆信心满怀,“金融生态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每年抓住一个主题进行突破。”
近几年来,在湘潭市中支的推动下,湘潭在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步步为营:从最早的人民银行湘潭中支引领全市金融机构开展清收党政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良贷款工作,到全力打造“信用湘潭、诚信湘潭”,到率先将公积金业务系统接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管理系统,实现了在公积金业务系统上可以直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目前人民银行已与多个非金融单位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其中税务、环保、住房公积金、法院等部门的企业信息已采集入库,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农户信用评级活动,实行利率、额度、审批“三倾斜”,注重发挥信用的正向激励作用。至2010年末,全市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595187户,评定信用农户75486户,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贷款30067户,贷款余额67.55亿元。
湘潭市中支还注重在全面推进创建中抓好典型带动,2004年,将湘乡市推荐为全省创建金融安全区试点县(市),指导其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体系,2007年授予其市级金融安全区称号;在其带动下,韶山市急起直追,于2010年获得了市级金融安全区称号。目前,这两个县(市)正在加紧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湘潭县也在积极着手准备创建市级金融安全区。
为及时处置金融案件,湘潭市中支出台了《处置中小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金融稳定分析小组,制定了金融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银企沟通,湘潭市中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连续三年牵头承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向省级)金融工作汇报会,向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所有省级银行机构负责人汇报湘潭市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情况,推介符合政策要求的融资项目,树立了区域金融的良好形象。中支连续七年牵头承办全市银企融资洽谈活动,并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10余次针对不同融资主体的融资对接会。仅在2010年举办的第七届银企融资洽谈活动中就促成410多个企业(项目)与银行签订了协议,新增授信总额达264亿元。
2008年开始,湘潭市中支与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对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进一步促动了县(市)政府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洼地效应日益显现
湘潭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当地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推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金融机构的配合下,湘潭市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创建局面。湘潭市金融系统形成了共识,即创建优质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全社会的发展,更是金融系统本身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共识下,金融机构对创建过程中的各个项目和环节都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参与,形成了独特的湘潭金融现象。
自2002年湘潭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党政干部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以来,全市收回党政干部不良贷款3090万元,占应清收额的72%。2010年,湘潭市不良贷款清收办积极开展清收工作,全市全年现金清收不良贷款4359万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1.42%。此外,湘潭市每年开展一次金融案件集中执法行动,对金融部门起诉的案件,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全力维护金融债权,近三年全市金融案件执结率、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均超过80%。在湘潭市中支的主导或参与协调下,市土地储备中心、城建投、帝景国际、党政机关及干部等数亿元银行风险资产顺利收回。
在金融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下,湘潭市“洼地效应”日益显现。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让金融机构如鱼得水。“十一五”期间,该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195.32%,银行机构存贷比达69.90%,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29%,贷款增量连续四年居全省市州前三位,其中三年仅次于省会长沙。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以2010年为例,湘潭市中小企业贷款增幅达到34.02%,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5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长12.16%,实现了连续六年两位数以上增幅。
“湘潭市金融‘蛋糕’虽然不大,但是这里信用环境好、机会多、客户优质。以前是银行因为这里金融环境不好不敢来、不愿意来,现在是争相来这里开办机构。”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吴大庆向记者透露,“今年,上海农商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有望在湘潭设立分支机构。几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让湘潭这块热土成为信用洼地。”
“维护一方金融稳定,不仅仅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湘潭市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基本前提。”湘潭市市长史耀斌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湘潭市金融机构门类日益齐全,组织体系趋于完善,现已成为全省金融机构最为齐全的地市之一。同时,贷款增量在全省连续四年位列三甲,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都为湘潭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经济能否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银行业正确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而这其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新形势和新的政策背景下,湘潭金融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和自身优势,以加快金融业发展为着力点,努力形成金融‘洼地’效应,真正担当起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政银要全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金融环境,真正构建经济金融互动双赢局面。”
采访结束时,吴大庆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把2010年刚起步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给办起来,从制度建立、数据库建设和融资机制完善等方面加以努力,让湘潭市成为更多未来优质企业的成长乐园。”
期待来年的湘潭,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孵化出更多金色梦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