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财经人物 >> 正文内容

陈光标上央视辩白 中国经营报回应异议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陈光标上央视辩白 中国经营报回应异议

今年3月16日中午,发生地震的云南盈江县拉勐村,陈光标在灾民中手举捐款。进村后,陈光标拿出十几沓百元大钞走向村民说:“我是一名志愿者,受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富裕起来成为企业家。这次来是想查看灾情,向大家发一点慰问金,看看回去后能为大家做些什么。”

 

 

陈光标上央视辩白 中国经营报回应异议

《中国经营报(微博)》回应开列表格,将陈光标所提异议与报道的分歧一一比对

信息时报讯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被质疑“少捐多报”。前晚陈光标亮相央视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节目,公开出示捐款凭证为自己辩白,多家承捐机构也出面证实其捐款到位。但“诈捐”事件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中国慈善机构的信息披露等机制还有待完善。

有机构未能提供证据

在节目中,陈光标针对媒体的质疑表情诚恳地进行反驳,并出示了部分捐款证书。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出的有疑点捐款,央视记者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并联系到此次报道中涉及的部分单位和基金会,就报道中涉及的部分捐款行为向他们求证,结果证实绝大部分捐赠属实。譬如,关于2007年,陈光标捐赠给家乡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两大公益项目,老年人活动中心及大型农贸市场。

陈光标表示,活动中心产权人就是泗洪县天岗湖乡老年活动中心,有产权证书为证。5年来,他全家未收过捐资项目一分钱,“连水电费、垃圾清运费都是我付的”。泗洪县天岗湖乡的党委书记在电话联机中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央视在核实了部分捐款项目外,也发现有不少慈善捐款机构未能提供捐款依据,致使陈光标不能彻底说清自己。除了中国红十字会有捐赠公示系统外,其它提及的基金会、慈善总会都没有可以提供查询的捐赠公示,只能通过网站中每条信息去探寻每笔捐赠。

暂不会追究记者责任

专家在节目中评论认为,内地慈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希望受捐单位主动出来为陈光标证实捐款额。

对于意外处于媒体聚焦曝光之下,陈光标并不沮丧,这几年频繁与媒体密切合作,他接受采访时侃侃而谈。他在节目中表示:“打压我实质就是打压爱心企业家群体”,他说他的高调慈善实质是为带动内地企业家做慈善。

陈光标当日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兴奋地说,近几天他还将在央视《今日说法》等栏目中多次出镜,表明自己的清白。他同时表示,暂时不会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记者责任。

观察镜

媒体分成三派介入争论

围绕陈光标被质疑“少捐多报”事件,各传媒纷纷从不同角度介入争论。《长江商报》刊文支持对慈善诚信的质疑追究,认为经受得住考验的“首善”才是真善。而《钱江晚报》题为《慈善事业需要“陈光标之问”》的文章则认为,慈善家不是道德家,陈历历在目的善举已然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慈善家。至于陈是不是完美得没有任何瑕疵,则过于苛求并且有跑题之嫌。《第一视频新闻网》更直斥“陈光标慈善注水”的报道是恶意炒作,认为“社会需要作秀哥”。

《扬子晚报》的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这次风波,它指出,陈光标这次遭遇质疑,不是因为“高调”、“首善”惹的祸,而是慈善不透明惹的祸。如果我们的慈善制度信息高度透明,显然,陈光标遭遇质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陈光标想“少捐多报”也没有机会,因为慈善账目都是公开的;而且,陈光标也不敢冒诚信风险去“少捐多报”。

真正的善良

永远经得起拷问

前日新华网发表了题为《真正的善良永远经得起拷问》的新华评论,文章指出,陈光标所说的“人在做,天在看”是个宿命论的说法,道德操守可以借此抒情,但是非真相却不可能因“天”而澄明。

评论认为,要警惕于“慈善”的一美遮百丑。在公共监督面前,慈善家也没有特权──只要这样的监督是有理有据的发问,只要这样的监督是出于捍卫公共利益的考量。公众就有权利要求其将慈善细节交代清楚──这是权责对等的基本逻辑。

评论认为,我们欲求善良,但真正的善良永远是经得起拷问、甚至是不惧误解的。在有限的金钱与无价的诚信、正义面前,社会应当取其上者。从这一角度而言,这次质疑陈光标,质疑得好。质疑有误,陈光标可起诉媒体侵权,公众将还陈光标更高的声誉;质疑属实,则未来中国公众,就将对慈善有更高的标准,中国的诚信社会建设,也将更进一步。

日前,《中国经营报》刊发了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陈光标也随即对报道提出了不同意见。昨日,《中国经营报》就此在网上发布回应。

《中国经营报》的回应称:“《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一文并没有否认陈光标在慈善事业上作出的努力和业绩,对于那些实在的努力和业绩,我们表示支持和肯定。我们做这篇报道的初衷是,慈善事业必须做到真实、实在。诚信有瑕疵,善的根基就不稳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将有利于我国慈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保护施与者和受施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陈光标作为公众人物、中国“首善”,应该成为诚信的楷模,在拥有社会给予的荣誉的同时,也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

回应还开列表格(见附表),将陈光标所提异议与报道的分歧一一比对。回应最后表示,《中国经营报》将持续深入调查。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佚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