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童静宜 赵小燕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6日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在进入试点工作的第三年,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布的《2010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分析》,浙江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34家,注册资本230.9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93.6亿元、21、6万笔,与2008年试点之初的10家相比,其规模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迅速扩张的形势下,2010年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不良率仅为1.6‰,“这在全国来说是算比较优秀的。”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和所有新兴行业一样,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受只贷不存、银行融资比例等政策约束,三年来它们一直喊“穷”。在成立之初就以村镇银行为目标的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在转制所要求的“三年经营期”将满之时,也在焦灼地观望。
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等专家均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应专注于“小额、分散”向中小企业、三农贷款,而不是盲目转制;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注重监管体系的完善,在地方金融监管力量缺失的情况下,注意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力量。
浙江小额贷款2010年贷款金额成倍增长
2008年5月4日,国家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7月15日,浙江省政府发出通知,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而与银监会、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不同的是,浙江省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门槛。就在金融海啸弥漫全球的2008年,浙江省首批试点就成立了10家小额贷款公司。
作为首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慈溪市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2009累计向当地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共有600多家企业获益。
此后,小额贷款公司在浙江遍地开花。
2010年,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金额已达1093.6亿元,比2009年末开业以来的贷款累计数599.4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而浙江充裕的民营资本对小额信贷行业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
一方面,已成立的小贷公司老总们一直试图增资扩股壮大自己的信贷实力。2010年,36家小贷公司(不含宁波)进行了增资扩股,部分企业一年内就进行了两次扩股。据统计,2010年该省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共计增加了82亿元,银行融资增加了56亿元。
另一方面,许多资本正在等待浙江进一步释放地方名额,部分已成立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的县区仍有不少企业提交开办申请,等待审批。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额贷款公司不断扩张的同时,贷款不良率较低,据统计,2010年浙江全省逾期贷款数量为1566.2万元,不良贷款5318万元,而2010年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93.6亿元,不良率为1.6‰;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拨备已达到5.2亿元,拨备金风险覆盖率为756.2%,可以说风险控制良好。
“受上市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发起单位的管理溢出效益影响,内部管控严格,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比较好。”丁敏哲认为。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已有25家上市公司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占比18.7%,在全国比例最高。
只贷不存小贷公司“既差钱又差人”
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展起来的浙江小额贷款公司,在经历过市场的风雨后,已经从创业初期的或冲动、或保守回归理性。三年间,小额信贷在浙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遭遇重大挫折。但同时,业务发展中的体制瓶颈也逐渐显现。
就在不久前,有浙江省金融办、浙江省工商局等单位在场的一次监管报告发布会上,有多家浙江小贷公司的老总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倾诉了成长中的“烦恼”。
龙泉市佳和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只存不贷”的政策要求,再加上“最多只能向两家银行融资”的限制,这让小额贷款公司很容易处在“无款可贷”的尴尬局面。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