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商业航天再迎利好政策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本报记者 丁蓉 见习记者 张美娜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强化对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海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商业航天发展,商业航天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迎来市场新机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相继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专项支持政策和行动计划,加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中国商业航天产值由2020年的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9%;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进一步突破,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持续提升,近期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纷纷披露最新布局进展。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自研的玉龙810A人工智能芯片已在部分商业在轨卫星上成功实现搭载。

    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军用耐烧蚀组件业务部分客户为商业航天相关单位,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商业航天公司的合作,拓展产品应用范围。

    北京航天神舟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主要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单位及其他相关科研单位、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智能测试仿真、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等宇航产品。

    谈及上市公司如何助力商业航天产业健康发展,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可从技术、资本与生态三大维度发力。技术层面,锚定火箭重复回收、卫星规模化量产等关键领域,全力攻坚核心技术,夯实产业链自主可控根基;资本领域,凭借资本市场优势整合资源,通过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加速遥感应用、卫星网络等创新场景的商业化进程;生态建设上,协同产业上下游搭建标准化框架,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助力产业迈向全球市场。此外,需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合理把控技术投入与商业收益的平衡点,创新多元盈利路径,进而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