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年内三大交易所受理13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科创板首发申请正式获交易所受理。
据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三大证券交易所合计受理13单企业首发上市申请,其中多为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体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积极预期,也是对政策支持的有力回应。一方面,政策持续引导资本市场聚焦“硬科技”,为科技企业上市开辟更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严监管机制确保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才能顺利过审,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凸显科技成色
数据显示,年内13单受理项目中,北京证券交易所受理9单申请(其中1单已中止,已受理和已问询各4单);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3单科创板IPO申请(1单已受理,2单已问询);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1单主板IPO申请(已问询),合计拟募集资金总额达323.59亿元。其中,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新能源”)作为年内最大IPO募资项目,拟通过登陆深市主板市场募集资金245亿元,占年内募集资金总额的75.71%。
从行业来看,上述13家拟IPO企业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家、新能源汽车产业3家、新能源产业1家、新材料产业2家、生物产业2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3家。有8家企业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六成,充分彰显年内受理IPO企业的科技含金量。
以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昂瑞微”)为例,其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昂瑞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代表。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倾斜与制度保障下,企业认识到A股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也预期到“绿色通道”的高效性。同时,企业认同在A股市场能通过“技术价值+成长性”逻辑获得合理估值,相信能够获得一些长期稳定资金的支持。上市后,“硬科技”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形成协同效应,做大做强。
董忠云表示,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有助提升科技板块估值,吸引更多资金特别是长线资金配置科技板块,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科技企业加速入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围绕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密集发声、精准施策,为资本市场“科技叙事”持续注入政策动能,清晰勾勒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线图,释放出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的强烈信号。
2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探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更大力度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3月份,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指出,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A股市场牢牢把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同构建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看来,现有政策针对“硬科技”企业,强化了对企业研发实力的审核,弱化了对营业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察,有效降低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上市门槛,预计后续政策将不断优化上市标准,并进一步简化审核流程。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将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显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