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见习记者 于宏
回购股份是上市公司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7日以来,也就是不到一个月,已经有近35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这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主体之一,今年以来,上市券商积极实施股份回购,提升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据统计,年内券商已合计回购股份6746.7万股,合计回购金额达6.43亿元。同时,还有多家券商的回购行动正在开展。
回购方案迅速落地
近期,券商密集发布回购计划相关公告。5月7日,东方证券火速开展首次回购,回购股份数量为166.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96%,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561.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下同);5月6日晚间,东方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A股股份,拟回购金额为2.5亿元至5亿元。
5月6日,国泰海通、国金证券、财通证券纷纷披露最新回购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券商的回购行动均在披露相关方案后迅速推进。
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于4月10日披露了回购方案,截至4月30日,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A股股份1692.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96%,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84亿元。国金证券、财通证券分别于4月9日、4月16日披露了回购方案,截至4月30日,国金证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15.89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0582%,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712.38万元;财通证券已累计回购股份2305.51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5%,累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69亿元。
除了上述已实施回购的券商外,还有多家券商已公布回购计划,正等待实施。例如,4月29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公司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拟回购金额为3亿元至5亿元,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注销式回购日渐增多
近年来,已有多项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并注销等手段提升投资者回报。例如,新“国九条”提到,“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中也提到,“鼓励形成实施股份回购的机制性安排,积极通过一年多次分红及回购注销的方式提升股东回报、优化治理结构”。
在此背景下,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现象逐渐增多。除中泰证券外,2月26日,广发证券也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公司已于2月25日注销了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全部1524.22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2%),并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对此,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积极回购股份,能够传递出公司对自身发展的坚定信心,向外界释放有力的积极信号,尤其是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者注入信心,助力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同时,券商回购股份后将其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已成为券商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提升每股收益,切实增厚投资者回报,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