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撬动高端医疗器械愈发“亲民”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文湘 金婉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1日
随着年龄增长,骨科、脑科等退行性疾病增多,能否实现早诊断、早干预、延缓病变?诸如血糖控制、听力辅助等各类健康细节,又该如何关注?4月10日,记者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现场看到,来自“银发一族”的健康需求正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方向。
比如,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微电子”)展示了其全系列的助听器产品;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东医疗”)则带来了业界首款全幅数字化放射摄影(DR)设备等,可赋能骨科的前期诊疗、术前评估、术中定位、术后康复评估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美的医疗(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医疗健康业务品牌)业务负责人马赤兵坦言,医疗行业企业最大的市场机遇来自临床需求,而眼下,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银发经济”潜力正足。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产品创新满足健康需求
走进联影微电子的展台,清新风扑面而来:淡紫色的展台铺陈着一副副耳机,观众们既能试戴,还能通过聆听分贝感受声音的魅力。一些年长的观众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询问产品信息:“这能让我听得更清楚吗?这产品已经上市了吗?”
联影微电子助听器事业部临床市场负责人屠文河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助听器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据京东健康统计,2024年京东健康助听器类商品的总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30%,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
既然需求真实存在,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来满足需求?在现场,记者观察到,高端医疗器械厂商在“下场”时,普遍选择了坚持做好硬科技创新这条路子。
记者了解到,在研发助听器产品时,无论是芯片、硬件软件,联影微电子都选择了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甚至还特地开发了中文听力平台,可针对中文语音、声调的特点,实现定制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产品的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人工智能降噪、源头性啸叫抑制等部分性能指标已做到全球领先。
在万东医疗的展台前,一款全幅DR设备引起记者关注——作为最传统的影像设备,DR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骨科诊断;但传统DR设备的平板尺寸只有43厘米,医生要获得患者的全脊柱全下肢图像,要通过多次曝光、进而拼成完整影像,耗时长、辐射剂量高。眼下,随着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患者数量广泛增加,骨科对于DR设备的使用需求激增。能否仅通过一次人体拍摄,就实现全脊柱全下肢的成像?这款全幅DR就可以做到。产品经理王力超向记者提及了一个细节:这款全幅DR将平板尺寸扩大至120厘米,“我们使用了全新的设计,并进行了定向开发。”就这样,一个细节的改进为一款老产品打开了新空间。
高端产品价格更亲民
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措施加码发展“银发经济”,相关上市公司也正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在展会上,记者留意到,许多企业都拿出了布局“银发经济”的方案。仍以助听器为例,展会期间,联影微电子宣布与京东健康、天猫健康这两大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线上下单、远程专业验配等模式,打通产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价格方面,“医疗级”助听器uOrigin源系列u12Lite产品可以凭2000多元的价格,对标动辄万元的进口助听器性能。
另外,在康复医疗器械展区,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已有多家企业在医院端产品的基础上,又新近开发了面向消费者的医疗级康复器械,后者在功能上更适配于家庭场景,价格也更亲民。一家从事外骨骼机器人开发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针对家庭场景,其外骨骼机器人既能帮助老年人代步,也可训练其腿部肌肉,产品单价已降至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