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政策支持智慧农业发展 多家上市公司瞄准“AI+农业”方向
2月24日,农业板块开盘大涨,截至当日收盘,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农业”)、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只个股涨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多位受访的农业上市公司人员表示,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全球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其中,“AI+农业”是大势所趋。
智慧农业多应用场景
持续拓展
2016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后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2024年10月份,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提出智慧农业发展的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智慧农业通过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当前,在技术进步和下游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周明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在生产侧,依托物联网、无人机和卫星遥感,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提高资源利用率;借助AI技术,自动调控孵化环境并监测动物健康,减少人力投入并提高产出。在销售侧,可通过AI优化物流与电商运营,加速农产品流通与品牌化进程等。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发布的研报显示,农业产业具有长链条、复杂度高的特点,新一代大模型将深入农业产业链种植决策、智慧养殖、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水等各环节,产生新的应用场景、呈现新的应用效果、创造新的应用价值。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较多,如精准喷洒农药化肥,精准喷洒除草剂;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精准种植方式;智慧养殖如养猪、鱼等。当前,智慧农业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中,在多应用场景持续扩容下,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实现突破。”
上市公司
积极探索行业“新范式”
当前,AI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其应用在农业、医疗等垂直领域持续突破,也推动各企业探索并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范式”。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高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当地种植户可以在示范基地的综合应用管理平台上,直观了解到自家土地的养分分布情况,并根据管理平台直接实现智慧农机的“智能施肥”。
负责规划建设此示范基地的是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雷沃”)。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李德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潍柴雷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焦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两大战略业务,在持续打造全程智能农机解决方案的同时深入布局“AI+农业”,从数据收集到感知决策,再到精准作业,已经建立起智慧农业的全链路生态系统,实现现代农业和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
“目前,公司开发了‘灌溉’‘养分’‘病虫害’‘作物生长’四大AI大模型,可结合地面传感器、无人机遥感及气象站数据,动态生成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案。”李德芳表示。
智慧农业控股子公司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为用户提供相关软硬件技术研发及应用解决方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智慧农业询问公司“AI+农业”方面布局,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农业板块的布局主要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全要素收集,根据客户需求落地相关应用方案。比如,在智能灌溉方面,公司需要根据植被生长状态和环境自动浇水来落地相关方案。”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公司有关人士在互动平台上介绍,该平台利用无人机、遥感、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采集数据,实现无人机全程病虫害防治和肥药使用、种植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和智能控制。
“当前,‘AI+农业’已进入技术深度渗透与规模化应用并行的关键阶段。在智慧农业发展中,AI技术正从底层支撑升级为核心驱动力。”周明子表示,一方面,通过智能监测、自动化农机和算法驱动的精准决策,使传统经验农业转向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AI赋能的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机器人等技术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节水、节土与增产,加速向“绿色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