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扎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刘晓慧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1日
本报讯 (记者刘晓慧)“多亏了南康区泛家居调解中心的调解,帮我们企业追回了被拖欠的货款,挽回了经济损失。我们对南康的营商环境非常满意!”日前,江西巴德士家居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是我市积极促进“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例子。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2024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87.16万户、占比97.48%,非公经济增加值达3162.6亿元、增长6.9%,占GDP的比重为64%,民营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工商联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深入实施赋能服务,不断开创“两个健康”新局面。紧扣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先后在广东、上海、浙江举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引导民营企业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五个一”之井冈红·红色走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打造赣州特色理想信念教育品牌,参与活动的民营经济人士逾5000人次。抓实非公党建,理顺非公领域党建管理体制,组建民营经济党组织1785个,管理党员9600多名。持续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创新实施月工作清单机制、党建常态化分组联系机制和基层党建考评机制。成功举办“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赣州市民营企业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和“致敬经济人物 谱写赣州华章——赣州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星光庆典”,营造出支持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深化基层工商联改革,增强工商联组织力量,持续推进商会建设扩面提质,全市共成立乡镇商会190家,15家直属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探索开展“商会+”平安建设新模式,实施党建引领、诚信自律、维权服务、商事调解、志愿服务、爱心公益“六大行动”,200余家商会、2万余名民营经济人士参与行动,该案例获2024年江西省工商联系统实践创新成果奖。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选树27个“万企兴万村”先进典型,引导1686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项目874个,投入资金81.96亿元。赣州市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推介我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
在助企纾困方面,我市整合“政会金企”各方资源,搭建“银行+商会+企业”“政银企担”服务平台,推动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汇聚。聚焦服务保障企业人才需求,推动出台“赣州新时代人才政策100条”,实施赣商“科创飞地”“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柔性引才模式,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组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4个,推动民营企业集约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民营经济领域区域合作,联合梅州市、龙岩市工商联举办“苏区同心 共融湾区——推动苏区湾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并协同两地工商联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的9个城市工商联建立“3+N”融湾经贸协作机制。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健全党政领导挂点联系商会、政企圆桌会、企业特派员等制度。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两个月主持召开一次政企圆桌会议,听建议、解难题。健全商事调解机制,成立市级商事调解中心。市县两级设立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组建律师服务团,推出企业法律服务10项举措。指导直属商会、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链成立调解委员会(站点),推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税联会企”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合规经营、诚信自律。推动出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条”,建立行业信用评价监管制度和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