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引导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 更好发挥“长钱”作用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孟珂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7日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针对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卡点堵点提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三是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方案》将会有力引导企(职)业年金基金等长线资金进入A股市场,并形成市场与长线资金的正向反馈。
 
    国泰君安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联席总裁、研究所所长陈忠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打通卡点堵点,更好发挥年金基金“长钱”作用,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有效减少短期波动,有利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投资A股比例有提升空间
 
    据了解,企(职)业年金基金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截至2024年底,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总规模约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比例约14%。
 
    企(职)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关系到每位参保职工的退休生活待遇,是养老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需要企(职)业年金基金保持年均3%至5%的收益水平。从目前各类资产收益情况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率中枢难以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年金基金资金来源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小的优势,强化权益类资产在增厚长期收益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企(职)业年金基金的长期保值增值,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
 
    根据2021年实施的《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企(职)业年金基金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为40%,但目前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A股比例仅14%左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谈及制约企(职)业年金基金进一步扩大A股投资规模的原因时,陈忠义认为,卡点堵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短期考核问题突出。以往普遍采用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投资行为顺周期特征明显,不仅增加资本市场压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第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多数年金基金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混同运作,导致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第三,覆盖面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15.6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覆盖3219万名职工,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计算,覆盖率仅约7%。
 
    鼓励差异化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文件,通过延长年金合同期限、提高长期考核指标权重、弱化短期业绩披露等方式,推动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刘晨明表示,拉长考核周期有利于构建市场的长线资金基石。应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的指导意见。通过提高长周期考核的权重降低短周期考核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干扰,增强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的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拉长考核周期可以使年金基金委托人和管理机构更为理性地看待收益、风险,更加愿意通过适度容忍短期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回报。因此,长周期考核机制下,年金基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有望大幅提升,既能为资本市场增加更多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能发挥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实现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历经近二十年发展,用人单位的年金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广大职工对年金投资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企业年金逐步具备了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目前,我国部分单位已经开展了企业年金个人选择的探索和实践。
 
    在刘晨明看来,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进行差异化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市场。鼓励差异化投资,意味着可以根据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提出不同的投资方案,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从而进一步丰富投资手段,提高投资回报率。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