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每经记者 田文会 实习生 李玉敏发自北京
国际共保业务开创者之一的瑞士人寿国际共保组织,去年12月7日与中国人寿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正式开展业务合作。早在2005年底,瑞士人寿国际共保组织就与中国平安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就意味着,从今年开始,瑞士人寿在中国将同时和平安、国寿两大保险巨头展开合作。
瑞士人寿和平安、国寿合作进展如何?国际共保业务中国市场的潜力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微博)》(以下简称NBD)记者,独家专访了瑞士人寿亚太区团体业务总监、副总裁赖泰铨先生。
国寿和平安风格各有不同
NBD:包括瑞士人寿在内的诸多国际共保组织,在确定成员公司时,通常都订有排他性条款即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上述组织不得与其他寿险公司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而一旦成为共保组织的成员,本地的寿险公司也不得与其他共保组织再结连理。这次瑞士人寿为什么会跟平安之外的第二家寿险公司合作?
赖泰铨:瑞士人寿在中国同时和两家寿险公司的合作也不是特例,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共保组织和两家、三家保险公司合作的都有。在我们2005年和中国平安签订合作协议之前,平安就已经和欧盟国际共保组织有了合作。所以,当时的协议就不是排他性的协议,从平等性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没有要求我们签订排他性协议。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地域很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我们觉得可以有两家寿险公司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
NBD:在您看来,瑞士人寿的两家中国合作伙伴,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各有什么特点,以后的合作中他们两家会如何分工?
赖泰铨:这个的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尤其我们和国寿的合作也才刚起步,我也不能很好的作出比较。平安和中国人寿可能在风格上会有些不一样。当然在中国的市场他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会平等地推荐两家公司,具体的决定权在客户。只要客户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再纳入到共保体系的时候,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
国际共保中国市场潜力大
NBD:中国市场目前占国际共保业务的多少市场份额?具体到瑞士人寿,中国市场能占贵公司多大比重?
赖泰铨:要说整个的中国市场占整个国际共保业务多大的份额的话不好说。也没有人去统计,确实也不好统计。就瑞士人寿本身,中国的市场占的比例也还比较小,目前是小于5%,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NBD:目前,国际共保业务的竞争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赖泰铨:应该说竞争挺激烈的,这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只要发展不错,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发展前景还是挺大的。
NBD:在中国开展国际共保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您觉得在以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赖泰铨:主要是市场的恶性竞争,国内有的保险公司会采取很低的价格竞争。
NBD: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虽然2005年瑞士人寿就和中国平安开始合作,但是相对全球最大的国际共保组织IGP,瑞士人寿还是晚了一步,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个结果?
赖泰铨:要说是晚了一步或是慢半拍也不是不对,他们是比我们要早一点,但是我不认为这个对业务就有什么大的影响,要说业务发展的话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NBD:跨国公司在对待员工福利方面,中国和外国的公司重视程度有什么不同?
赖泰铨:西方的跨国公司,本身发展的历史悠久,在员工福利加入国际共保组织方面已经时间很久了,操作也比较成熟了。而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跨国企业,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在员工福利方面做得也还有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