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吴哲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一年前,《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京签署,为粤港两地经贸、文化、社会、环境等全方位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协议》对粤港两地发展方向进行了清晰的定位。
而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不仅专列篇章阐述港澳发展及粤港澳合作,还辟出专栏列出粤港澳合作的7个重大项目。
粤港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点已经成为粤港人士的共识。
借此东风,5月12—13日,香港贸发局将联同广东省外经贸厅及广东省贸促会,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办主题为“升级转型·香港博览”的博览会,组织超过200家8参展公司及机构,为内地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咨询服务。
为深入了解粤港服务业合作对广东升级的作用,南方日报记者专程赴港采访,用一周时间,遍访了法律、会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环保、市场推广、品牌管理、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香港各主要服务行业的代表人士,对粤港服务业合作现状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在博览会举办前夕,连续六日推出一组“粤港携手 共谋转型”系列报道,为两地企业更好地互补合作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统筹 郭亦乐
位于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
香港交易所就坐落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期楼内。虽然正值交易时间,但拥有400多个交易席位的圆形交易大堂内,只稀稀拉拉地坐着十几个交易员,在不紧不慢地盯着电脑屏幕。红马甲忙碌穿梭、喊声四起的传统交易现场,早已被准确便捷的现代化电子交易系统所取代。
引人注意的是,在将交易大厅围合起来的圆形玻璃上方,不断滚动播放着港股即时走势的电子屏上,时不时出现“中国●●”的字眼。
港交所企业传讯部高级主任张颖华告诉记者,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证券市场共有1421家上市公司,而来自内地的企业有596家,占到了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42%,内地企业市值占香港市场总值约56%。其中,广东企业达到121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港元,总融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上市企业数居全国首位。
事实上,港交所正是近年来粤港合作不断加速的一个缩影。
香港贸发局服务业拓展总监徐耀霖接受记者访问时坦言,粤港刚刚携手冲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眼,如今又面对“加快转型升级”的共同命题。展望“十二五”,在CEPA赋予广东“先行先试”以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推动下,香港企业应当在广东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服务业不可能拷贝制造业“前店后厂”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粤港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成就了广东经济的腾飞,也成就了香港的成功转型。然而,粤港服务业合作能否简单拷贝制造业的模式?
徐耀霖认为,粤港服务业合作基本不可能完全复制香港制造业北移的模式。
“制造业的出口很简单,只要将商品卖到境外就好。而服务业是人跟人交往的行业,跟厂房不一样,地理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会出口困难。”徐耀霖说,而且服务业的出口可以跨境设点,也可以不设点,比如很多香港的律师行、会计事务所,均是通过与内地的事务所联系,互相介绍业务来开拓内地市场“所以服务业的模式和制造业是两回事。”徐耀霖强调说。
徐耀霖注意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要扩大内需、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而这些都与香港服务业息息相关。“广东是工业大省,近几年都非常注重转型升级,但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转型,很不容易。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要借助外界的经验和技术。香港企业在这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徐耀霖说,广东的制造业发展已经面临瓶颈,必须考虑如何再上一层楼。在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内地企业所掌握的生产技术水平不低,关键在于产品创意、设计包装以及市场推广方面尚有欠缺,这种无形的提升更加重要,而香港企业恰好可以补上这一块的不足。
发展制造业和扶持服务业不是“零和博弈”
徐耀霖说,香港一直将广东视为服务业的主要市场,香港贸发局针对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的制造业及零售业,举办了这场大型香港服务业推广活动“SmartHK升级转型·香港博览”,首站于5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通过展览、论坛及一系列商贸活动,大力推广香港服务业的专业水准。
据悉,展览将分“设计创新”、“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及管理创新”三大主题分类展出,此外还将举办一系列论坛、商贸交流及配对活动吸引内地企业到场与香港企业交流,以及协助香港企业把握内地市场最新资讯及商机,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
但对于发展服务业,广东业界始终有一种“产业空心化”的担忧:广东会不会因为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而导致制造业相对萎缩?
对此,徐耀霖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香港经济是依靠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制造业基础,就无法催生服务业。无论是物流、金融还是会计、设计,均是依附于商贸活动而衍生出来的,是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才会产生市场需求。并且,虽然香港的制造业已经北移,并不代表香港没有工业。”
“很多人把地理范围作为经济活动区域的边界,这是不正确的。香港的制造业不仅在香港本土生存,还在深圳河以北的珠三角,那里有数万家港资工厂,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内地工人受雇于香港管理的企业。这些制造业是很实在的存在,对于香港的服务业商贸活动照样有很大的需求。所以香港的制造业不仅在香港蓬勃,也在内地及广东省发扬光大”,徐耀霖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