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1月份资金面存多个扰动因素 春节前降准预期升温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

    本报记者 刘琪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鉴于当日有141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07亿元。

    本月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多。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流动性面临的一部分压力在于春节取现需求与税期叠加。1月份作为季初月是典型的缴税大月,多数企业需要预缴当季的企业所得税,年终奖的发放也会增加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而春节前居民取现需求增加,市场中的资金转变为流通中货币(M0)。

    “参考往年同期情况,上述两个因素对应的资金缺口或在3万亿元左右。”明明分析称,考虑到月末财政支出净释放资金,全月的流动性缺口整体可控,不过由于财政支出与缴税存在时点错位,而节前取现往往也是提前一周至两周。因此,今年1月份税期仍有可能阶段性表现为利率小幅抬升。

    除了税期及春节取现需求因素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月15日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也会影响流动性供求。综合来看,预计中下旬开始,央行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供给规模将有所增大,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央行数据,1月15日将有9950亿元MLF到期,这也将是今年到期规模最大的一笔MLF。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宣布“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央行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是否会对流动性有所影响?

    对此,梁斯认为,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收紧。央行会通过其他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上的灵活性,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考虑到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多样,本月资金面不存在大幅收紧的风险,但可能会对近期债市行情造成一定扰动,使得利率波动加大。”明明表示,一方面,参考往年春节前后央行的操作模式,以及央行积极配合财政、助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信贷“开门红”等方面考量,不排除年前降准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便不降准,考虑到央行目前丰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有可能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工具配合来熨平资金面波动,为经济修复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