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朱宝琛
日前,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
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其经济能力的改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带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对其他企业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困惑”。监管部门通过常态化走访,可以为上市公司答疑解惑。
一是倾听来自上市公司的声音,协调推动“一企一策”问题对接,解决企业诉求。
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所处行业或自身特有的问题。通过常态化的走访,企业可以针对面临的困难,向监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监管部门则可以为上市公司“把脉问诊开方”,提供“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靶向服务。
从过往的情况看,通过走访,一些上市公司的急难愁盼得到了逐步解决。比如,有上市公司表示,公司的局部搬迁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完成核心能力的异地转移和提升;有上市公司表示,走访调研组协调解决了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困难问题。这些正是走访所要达到的目的:督促解决上市公司反映的诉求问题,提升上市公司发展信心。
二是引导上市公司扛起提高质量的责任。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利益。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担起责任,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价值,更好回报投资者。
通过常态化的走访、交流,监管部门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解答政策要点,让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政策工具,最终达成自身价值与质量的长期归位统一。
比如,日前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那么,上市公司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如何综合运用分红、回购、大股东增持等手段提升投资价值?哪些行为是市值管理中不可触碰的?通过走访、交流,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地解答上市公司的疑惑,引导上市公司安心做好主营业务,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三是提醒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提升规范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要积极承担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直接责任、第一责任。作为“关键少数”的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更要积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但是,总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不知敬畏以身试法,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影响市场正常运行。通过常态化的走访,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醒并督促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及时整改,规范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直面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将坚定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信心,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