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 第二届链博会促成合作意向6700多项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本报记者 郭冀川 刘萌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链博会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多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人民币,比首届增加1.3%。”11月30日下午,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张少刚表示,很多境外企业和机构高管专程来华参会。大家“用脚投票”,向全世界发出了希望深化互利合作、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链博声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婴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链博会着眼全球供应链合作,以链为媒、以展带会、以会促合,促进了数字科技创新、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数智赋能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据悉,本届链博会上,中国贸促会同与会中外工商界代表共同发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北京倡议》;凝聚全球工商界、研究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智慧,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并全球首创发布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和促进指数。

    本届链博会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比首届增加约1/3,其中线下观众超过16万人次,部委和省市代表团、境外代表团均超过100个,高校和科研院所2万余人现场参观和学习交流。涉及69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62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上升到32%。加上参展商带来的4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超过1000家。

    展会期间,展商与3.7万多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结识重要目标客户1.8万多家。中国贸促会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组织6000余次精准匹配,促成合作意向6700多项。6链1展区分别举办交流对话活动,中外链主企业共同牵头发起各产业链联合倡议。

    展会期间,共举办69场主题专题活动和370多场对接洽谈等活动,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的1万余人参会交流。

    谈及第二届链博会有什么新的提升和突破,张少刚用三个“链”予以概括:

    一是朋友链。“找朋友”是链博会上的热词。第二届链博会进一步深化“平台+链”模式,推动参展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朋友圈企业一同参展。此外,展会期间,组织了一系列供需对接和线上配对,推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链主”和“链属”企业,跨国公司与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计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与外国驻华使馆、境外商协会面对面交流、手拉手合作。

    二是创新链。把放大链博会的创新集聚功能作为重要着力点,助力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相望难相见”的卡点堵点。

    三是共赢链。链博会重新定义了“共赢”的概念。在本届链博会上,中外企业或联合参展,或共同发起倡议,或深入洽谈商机,或共话供应链发展。链博会让供应链成为了共赢链。

    高婴劢认为,链博会释放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吸引各国企业瞄准中国市场活力,协同中国供应链伙伴拓展市场生态;链博会集中汇聚了中国完整齐备的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为各国寻找最佳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了平台,也为中国供应链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展示平台;链博会全景式展示了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等领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供链合作落地场景,为全球提供了数智时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11月30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GE医疗、思爱普、马士基、美光、稳健医疗等68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提前拿到第三届链博会“入场券”。有的企业还签署了今后5年的参展协议。

    张少刚表示,链博会的展期只有短短五天,但链博会永远不会落幕,很多企业都将链博会作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平台。

    “这几天,还有很多参展企业表达了参展意愿,也有不少今年未参展的企业慕名而来,积极申请参加第三届链博会。”张少刚透露,根据大家的反馈,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明年的第三届链博会展期将提前,具体时间将择机对外公布。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