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落在案头那沓泛黄的苏区货币上。它们静静地躺在桌上,仿佛沉睡的记忆,在阳光的抚慰下缓缓苏醒。透过那薄如蝉翼的塑料包装膜,我仿佛走进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20世纪30年代初,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一个小小的银行,在革命的烈焰中诞生。它的名字,庄严而神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它的诞生,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
那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在枪林弹雨中,在艰难困苦里,这个袖珍银行如嫩芽破石,在中国共产党的浇灌下,书写了红色金融的壮丽篇章。它是那样弱小,又是那样坚强;是那样简陋,又是那样伟大。
一间普通的民房,几张简陋的桌子,几把老旧的椅子,几个古朴的算盘,如此微不足道之处,却承载了中国金融宏大的理想。在这里,革命先驱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开启了他们的金融征程。
我轻轻拿起画笔,在微黄的宣纸上,注入水墨,倾注心中无限的敬意与感动。
先驱们的身影,在画作中若隐若现。他们常常彻夜工作,面对军事和经济双重封锁的极端环境,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刀尖上筹款,在火线中奋斗,打击高利贷,废除封建性债务,发行货币、组织信贷、代理国库、发行公债……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金融体系。他们的汗水、热血和智慧,化作画中流动的墨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我细细描摹着一张张钞票、一枚枚硬币,仿佛触摸到了革命先驱的精神血脉。无法想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革命先辈是怎样在震天的炮火中,刻下那一笔笔精致入微的线条。那些“红币”中散发出来的金属质感,如同先辈们对待百姓的赤子之心,构建起苏区货币坚挺的信用。
一个破旧的背包,系着一个暗红色的蝴蝶结,定是一个爱美女战士的背包吧。当年,国家银行工作人员每天打着背包,深入山区,深入群众,宣传苏区金融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资金难题。一个锈迹斑斑的水壶,见证了“背包银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墨彩交织中,水色流转间,红色精神金光闪耀。它是前进的动力,是奋斗的方向。当最后一笔落下,我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个艰难岁月里诞生的小小银行,不正是今日中国强大金融体系的源头吗?从瑞金的红色货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币,无不凝聚着广大金融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在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金融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无论是支持中小企业,还是助力乡村振兴,我们都应当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