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廖斌 谢文君 邓慧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
90年前,一段由破木板搭成的浮桥悄然横卧在于都河河面上,中央红军星夜渡河,踏上漫漫长征路;90年后,与浮桥相邻的不远处,一座座“钢铁巨龙”架起便民、富民之路,为老区送来发展的希望。昔日浮桥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如今新桥桥面,满载货物的车辆穿梭不息。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金融时报》记者前往赣南原中央苏区这片红色土地,在长征出发地于都、瑞金、兴国实地探访,感受金融参与书写的革命老区发展新篇章以及新时代苏区金融干部为描绘赣南崭新时代图景而贡献的力量。
老区换新颜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踏着瑞金云石山绵延5公里的山路,迈出长征第一步。纪念碑旁的电子屏循环展播着红军出发时的影像。今天,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崎岖的山路变成康庄大道,破旧的街道焕然一新,曾经远离交通线的瑞金,已成为拥有港口、码头、高铁、机场的综合交通新枢纽。
桩桩项目的落地,离不开金融的倾力支持。瑞金市“一江两岸”城市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曾一度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缓慢。为了推动工程落地,农发行瑞金支行成立服务小组与企业共同研究项目的典型性,依托水利部将赣州列为全国唯一的革命老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政策优势,推动项目纳入农发行重点项目、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投贷联动项目,并帮助企业补足项目第一还款来源、落实担保措施,成功为项目申请到19.2亿元水利建设贷款。如今,瑞金的“一江两岸”不仅解决了几十年的桥洞堵塞问题,还能有效防止岸坡冲刷崩塌,更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瑞金的改变,是整个赣南老区变化的缩影。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关于制约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首要便是基础设施薄弱,强调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增强赣南苏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围绕赣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推动赣州市政府建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协调机制,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点设备更新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9月末,赣州市累计发放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228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余额302亿元,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900.08亿元,同比增长14.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24个百分点,有效支持赣州构筑日益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产业迎蜕变
“最近园区里很热闹,第五届江西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在于都召开,很多企业来参观、谈合作。”在于都县工业园区内,于都县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智能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大数据实时监测生产数据,车间外的参观走廊到处是全省各地前来参观考察的客商。
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到设计研发生产一体化,于都县将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这背后,是金融系统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坚持与努力。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需求大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于都县金融服务中心协同市国资工投等市属国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供1.6亿元信贷额度,补充2000万元流动资金,加快推进5G智能纺织项目建设。
此外,为了满足服装纺织产业链上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于都县金融机构充分应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推出“赣银e链”“项目e链”“订单贷”等供应链融资产品。截至2024年10月末,当地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35.28亿元,通过各类供应链融资产品累计提供资金7.32亿元。
不仅是纺织服装产业,随着赣州市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全市金融系统各个击破,金融支持的针对性和供给显著提升。根据产业类别,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联合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分别建立了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企业白名单,推送至银行机构点对点对接,围绕赣州市“1+5+N”产业集群,联合市政府办、行业主管部门在稀土新材料、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了专项产融对接活动,累计促成超过9.1万户市场主体获得融资2072亿元。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辖内银行机构创新“科创积分贷”“赣银科创贷”“科贷通”等科创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对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推出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立体化金融服务,并促成全国首单工业制造领域数据资产入表融资项目、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赣州。截至2024年9月末,赣州市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增速分别为22.3%、18.3%、38.5%,均显著高于9.4%的各项贷款增速。
服务暖民心
走进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广场响起亲切的山歌旋律:“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呀格公,哎呀日穿草鞋干革命,哎呀同志格夜打灯笼访贫农。”简单几句歌词,道出了苏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真情实意,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兴国干部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
把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放在首位,是兴国县金融创新试点的原动力。为了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原中国人民银行兴国县支行与县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部门开展联合调查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指导下,在原有的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基础上,叠加“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于2023年10月在全省率先成功搭建涉农数据归集平台,不仅补足了涉农主体数据、优化了数据应用模型,还实现了平台数据高质量供给对接。
目前,涉农数据归集平台已联通乡村振兴局、住建局、人社局等7个政府部门,归集农户基础信息、社会保险信息、资产信息等合计22项、240万条数据。试运行仅一年,金融机构调阅数据次数就从过去的几百笔激增至5万余次,为农户户均提高授信额度30%,为农户减少提交纸质材料2800余项,办贷平均时长由10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
在坚持为老区群众可持续地提供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运用数字科技赋能,创新推出专业化金融线上平台“虔金e站”,搭建高频生活支付服务场景,以高流量带动低频普惠金融服务增量。为了便利县域群众办理业务,平台还上线“央行业务码上办”专栏,实现征信、国债、支付、信贷、本外币服务线上化咨询办理。目前,平台存量用户已达52万户,累计流量600余万人次,提供基础金融服务3.6万余次,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末,赣州市各项贷款余额8972.78亿元,近10年平均贷款增速达17.8%。随着金融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赣州地区生产总值达4606.2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9年领跑全省。昔日长征出发地正激情满怀地迈向新征程,不断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气象。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