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黑神话:悟空》破圈发挥乘数效应 “IP+文旅”巧融合点燃消费新引擎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郭冀川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3日

      近期,中国首款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不仅在游戏行业掀起了波澜,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对中式古建筑的精细还原,点燃了文旅产业的“新火花”。
 
    当下,随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IP变现的路径愈发多元。从文学、影视到游戏,每一个成功的IP都在寻找着跨越界限、触达更广泛受众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文旅产业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渠道。
 
    “IP+文旅”的融合也受到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黑神话:悟空》的破圈效应,带动了A股市场中与其相关的传媒和文旅概念板块活跃,尤其是与山西旅游资源相关的个股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
 
    带动文旅市场热度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山西、重庆等多地文旅部门纷纷借势宣传。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够带动文旅市场的热度,是因为游戏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玩家,其中对中国古建筑等元素的精细还原,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进而激发了实地探访的欲望。
 
    游戏玩家张烨(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黑神话:悟空》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式古建筑、传统艺术等,当得知这些建筑大多是实景还原后,就有一种想要亲自去看一看的冲动。”
 
    游戏、影视等形式的兴起,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黑神话:悟空》的案例表明,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结合现代技术,可以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关注和客流。
 
    “包括《黑神话:悟空》在内的游戏,以及《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热播影视剧,都是推动文旅目的地传播的重要媒介。”奇创旅游集团董事长马磊对记者表示,将一些尚待发掘的宝藏目的地,通过观影、游戏等体验方式植入消费者心里,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社交话题性,也很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柏文喜进一步表示:“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兴起,文旅公司越来越注重提供沉浸式体验,满足游客需求。不同于传统重资产的景区开发和建设,现在的文旅项目多是打造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产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文化元素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推动IP与文旅结合
 
    《黑神话:悟空》的上线不仅带动了文旅市场的关注度,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打造独特的IP标签,具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文化IP正在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乔光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旅与IP的结合可以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在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文化是内容,游戏是载体,可以通过游戏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和旅游目的地。”乔光辉表示,各地文旅部门在借势《黑神话:悟空》营销本地文旅特色时,可以进一步挖掘IP与中国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比如按照游戏闯关情节对文旅项目进行体验式、沉浸式宣传,此外还可以根据IP内容制作剧本杀等全景沉浸式项目。
 
    文旅公司也越发重视文化IP的打造和推广,通过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文化IP。这些文化IP可以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品牌标识和营销工具,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华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理李鑫向记者介绍,从近年来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的筛选来看,年轻游客热衷于文化IP与旅游结合的新型线路,并且愿意支付更高费用定制化旅游。
 
    张翠霞认为,《黑神话:悟空》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共鸣。这将带动以了解中华文化为驱动力的消费价值观形成,并推动中国文旅市场的健康发展。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