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无中生有”的“草根”产业何以“成林”
江西南康家具产业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孙广见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2日

      编者按:6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第6版头条刊发《“无中生有”的“草根”产业何以“成林” 江西南康家具产业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报道,聚焦南康区积极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全力冲刺成为5000亿元产值的家具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本报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拥有1万多家制造及配套企业、50万人从业人员的江西赣州市南康区,是国内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基地。在无林木资源、无市场条件、无交通优势的情况下,历经30年发展,这一“无中生有”的“草根经济”,正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积极破解产业链层次偏低等问题,全力冲刺成为5000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产业大脑”提效能
 
  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木材,家具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处偏远的南康,实现了“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在南康家具产业‘供产销运’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产业大脑’。”南康区区长李赣兴说。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化身设计师‘自定义’自己的家居;还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线上一键匹配,线下成品到家。”在位于南康家居小镇的全国首个家居元宇宙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着沉浸式家居消费虚拟场景,在这里,每天都有数字人都在虚拟样板间里直播带货。
 
  4500家企业上云,建成“一网五中心”……南康家具的“产业大脑”从三个端口实现数字化“链接”:
 
  原材料端,建成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上线数字交易平台,实现在线对接、实时结算;设计端,依托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引进全国知名数字设计平台,优化提升家居设计服务;销售端,推广“虚拟数字人+电商直播+云货架”等模式,打造沉浸式家居数字展销平台。
 
  “‘产业大脑’注重企业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提升运营效能。”南康区工信局副局长龙剑介绍,南康区将推动一批示范企业、一个样板园区链接“产业大脑”,先行试点后再稳步全面推开。
 
  构建智造生态链
 
  工艺、效能难提高,绿色环保难提升,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却也是南康家具数字化转型的发力点。
 
  格力、美克、大自然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是南康家具产业链“链主”,以“链主+专业化分工”模式,南康构建起上下游协同智造生态链,家具家电家装加速融合发展。
 
  自动铺装、定位压贴、自动修边……在大自然家居高端智能智造(南康)基地,偌大的车间内只有几名工人,伴随着大型机械臂作业,一块块地板在生产线上成型。
 
  像这样的家具企业数字车间,南康已有210个。以龙头企业为试点,南康区打造数智化样板车间,在500多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中复制推广。当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40%,生产成本降低20%。
 
  “我们自主研发的‘共享喷涂机器人工作站’,帮助一家企业解决喷漆工招工难的同时,还能提升四五倍的喷涂效率。”在南康共享喷涂中心,赣州赣享未来家具制造公司经理徐刚介绍,喷涂机器人工作站既能减少污染,也能节省成本。
 
  除了“机器人走出去”,共享喷涂中心建设悬挂自动喷涂线等智能化喷涂设备,承接电商平台、线下企业的定制化环保喷涂需求,协同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全面升级。
 
  转型试点“组合拳”
 
  “把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交给政府来做”,这是在南康家具数字化转型路上的重要思维。
 
  数字化转型前景虽好,但一些企业或安于现状、或资金不够、或意识不强,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破题的关键,在于从政策支持、平台赋能、人才引进等方面,打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组合拳’。”李赣兴说。
 
  从木材分选、垛料、排版等,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细节一屏可视,以销定产、共享产能……走进南康区智能共享备料中心,一万多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空间里,仅需十几名工人便可完成全流程的备料工序。“共享备料中心通过产业智联网平台,打造南康家具产业链的数据中心和信息枢纽,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生的数字经济新模式。”该备料中心负责人王隆平说。
 
  这是南康区以平台赋能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南康建成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打造京东数字经济、共享智造、高端定制、数字软体等8个特色园区,集聚数字经济企业300家,发布应用场景清单180个,推动320家企业应用数字新技术、新场景。
 
  在“数智”赋能之下,具备“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南康家具产业,正让“有家的地方就有南康家具”照进现实。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