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解码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
长三角深市公司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田鹏 毛艺融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8日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诸多优势,聚集了一批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在内的先进科技企业,且上市公司数量居前。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A股市场近四成企业来自长三角区域,总市值超过20.66万亿元。从行业来看,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其中,超800家长三角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诸多支持实现长足发展。
 
    长三角区域的上市公司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优势?未来将如何发力?《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疗器械、新能源领域的长三角深市上市公司负责人,探寻背后的答案。
 
    技术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长三角区域的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措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卫星化学持续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从车身材料到电池电解液原料,从光伏胶膜到电子级双氧水……用高端化学新材料支撑“新三样”更快发展。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等领域的持续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低碳化、高端化发展。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超1200人,同比增长28.13%;人均工资25.47万元,同比增长17.64%。并且,公司研发投入超16.26亿元,同比增长31.05%,获授权专利97件。”卫星化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内综合性算力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头部企业,润泽科技在智能算力、算力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六大区域,建成了7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基础设施集群,基本完成了全国一体化算力中心体系框架布局。
 
    “算力基础设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中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润泽科技董秘沈晶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以高效优质的智能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助力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加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这些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加快培育和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鱼跃医疗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推出了多项创新产品,如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创新产品安耐糖Anytime CT3系列产品等,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空白。
 
    鱼跃医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视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国际化网络体系,推动公司成为极具综合竞争能力的平台型品牌运营商和医疗服务提供商。”
 
    产业协同发展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和区域合作,通过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构建起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优化配置。
 
    例如,东方日升作为全球异质结龙头企业,通过积极开拓全球光伏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联动,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全球布局。
 
    天孚通信是全球光器件核心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借助全球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领域快速发展契机,加速推动全球产能布局,推进公司稳健经营发展。
 
    作为国内汽齿龙头,双环传动积极推动高精密制造平台化延伸,不仅凭优秀实力开拓更多海外新能源客户,也实现了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
 
    展望未来,东方日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不断沿着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开拓,开发公司增长新动能,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以持续筑牢产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优惠政策,长三角地区创新环境优良,不仅便利了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取发展资金,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创新项目中。加之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使得上市公司能紧密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动态,有效整合全球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产力。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