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小街小巷亮化“盲区”何时亮起来?
有关部门:已进行项目资金申报
○谢科淇 记者刘善盛
近几年来,赣州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灯亮化建设成效显著,亮灯率居全省之首。然而,主干道边上的一些小街小巷却成了路灯亮化的“盲点”,不少市民热切期盼家门口的路灯也能亮起来。
市民:期盼家门口能亮起来
日前,家住赣州市关刀坪路的刘先生向记者反映,关刀坪路酒厂附近有条小路修好已经近4年了,至今一直没有路灯,昏暗的道路和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八一四大道等主干道形成了鲜明对比。刘先生说,没有路灯,市民晚上出行十分不便,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安装路灯,让居民不要摸黑走路了。
4月10日晚,记者来到刘先生所说的路段,发现关刀坪路只有少量仍在营业的店家微弱的灯光照在街道路面上,紧邻该路的一条小路,由于没有安装路灯显得一片漆黑,而附近的八一四大道则亮多了。刘先生说,这条路自建好后就一直没有路灯,路过的居民只能摸黑通行,特别是上下夜班的,经过该路时经常提心吊胆,担心不安全。当晚,记者还来到张家围路到赖家围路一带的街巷,发现多条小街小巷无路灯,一片漆黑,有的市民晚上出行甚至还打着手电。
4月11日,记者从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路灯管理所了解到,在客家大道20号入口处、杨公路至章江北大道(中级人民法院附近)、南桥新村、官园里路7号、营角上路刘屋坪9号至18号等区域和路段的小街小巷,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现状:路灯“盲区”问题由来已久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亮化工程进一步深化,城市形象和面貌不断改善。但部分小街小巷和小区还存在亮化“盲区”,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据路灯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亮化“盲区”主要存在于城市的老街巷、改制后的厂区厂房附近以及城中村。在老街巷,尤其是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开发时间早,开发时对道路照明等城市基础设施考虑欠缺。在近几年部分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企业的宿舍楼、家属院无物业公司接管,造成路灯安装职责不清和管理维修难的局面。在关刀坪路的一些小街小巷,集中着不少建设年代久远的企业职工宿舍楼和家属楼,而周边则是城中村的私房。这些地方路灯问题长年得不到解决,这也成为多年来一些居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改造:或纳入主体工程一并完善
小街小巷路灯问题反映这么多年,为何至今没能解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一盏路灯要亮起来,加上人工费、线路费等需5000多元。目前,中心城区需要改造安装照明设施的小街小巷共有66条,需增设路灯600多盏,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二是施工存在困难。小街小巷狭窄,有一定的施工难度,还有一些街巷布局不规则,有的需要在墙上过线路,居民不同意,甚至安装好的路灯线路也被破坏,容易产生矛盾。
为此,该负责人呼吁,小街小巷亮化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充分考虑小街小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希望各小区业主、有关单位和街办(居委会)等能对照职责范围,完善好非城市公共照明范围的照明设施,以方便市民出行,也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我市路灯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召开座谈会,就路灯问题向市民以及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征求意见,对所反映需要安装路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是否属于城市公共照明职能范围进行一一核实。如属于公共范围的照明亮化问题将汇总上报,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立项。但是,由于近年来资金投入不足,改造完善工作迟迟无法开展。
据了解,目前,路灯管理所已经将包括关刀坪路小街小巷在内的路灯改造工程进行打包汇总,一并列入了市城管局基础设施项目计划表,如得到立项审批和资金落实,将立即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