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
龙南境内现有客家围屋376座,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属全国之最,是“中国围屋之乡”“世界围屋之都”。近年来,龙南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关心厚爱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好围屋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围屋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做好三个方面工作,实现“三个变化”。
大力推进围屋保护与传承
汇聚各方资源,变“被动修缮”为“自觉保护”。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围屋保护利用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由龙南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推进,每座围屋安排一名区市领导结对。将《文物保护法》《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列入学法内容,专门成立围屋保护管理议事协调机构。
航拍龙南关西围景区。叶波 摄
二是系统推进修缮保护。开展龙南现存围屋基础信息普查,实施数字影像拍摄记录,全面掌握围屋历史文化信息,对纳入文保单位的客家围屋挂牌保护。按保护级别和围屋价值“一围一策”分类实施,坚持向上争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01亿余元,组织实施了50座围屋保护修缮。
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龙南本级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围屋保护奖补资金,按修缮投入资金的50%予以奖补,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格林园艺、华屹地产、弗子酒店等企业单家捐赠资金均超50万元。以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骨干,组建11支本土施工队伍,采用传统方法及工艺修缮。今年计划再修缮20座,目前已完成17座围屋修缮。
积极探索围屋活化与利用
深度融合发展,变“古围老屋”为“旅游资源”。一是发展“围屋+文化旅游”。以国保单位关西新围、省保单位西昌围等6座围屋为主体,打造了国家4A级关西围屋群景区。整合岗上围屋群20座围屋,正在建设“世界客家第一村”景区,与南武当景区相融共生、交相辉映。正加快实施栗园围保护更新项目,与安基山、阳明心谷一体推进,力争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以上全部列入第32届世客会参观点或有关活动举办点。
二是探索“围屋+民宿经济”。依托省保单位渔仔潭围、沙坝围,打造了双子围民宿小镇,引进大乐之野、过云山居、静庐澜栅、西坡、朴宿等5家国内排名前十的高端民宿品牌入驻,在全省首创“宿集”模式。结合“老屋复活”改革,以关西新围、燕翼围、大纶祖祠等级别文保单位为核心,升级形成了关西镇坳背(佛仔)围民宿、太平古堡、正桂民宿村等民宿集聚区。
三是推进“围屋+红色传承”。深挖围屋红色文化,建设了上马石围大坝游击中队队部旧址、烟园围红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信南县委旧址等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搜集整理“一枚红色硬币的故事”“大坝游击队五战五捷”等围屋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推出金融赋能与发展
创新金融产品,变“历史遗迹”为“围屋经济”。在省、赣州市金融监管部门悉心指导、密集调度下,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金融支持龙南市围屋保护活化利用若干措施》,强化金融要素支持龙南市围屋保护活化利用,促进龙南市引爆围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围绕围屋存量资产盘活、新资产创新开发“围屋贷”、“古村落贷”等信贷产品,提供符合围屋特色的金融支持,满足围屋保护活化利用融资需求。
二是助推项目贷款落地。引导围屋主体做好项目可行性、收益情况和项目质量等统筹规划。积极探索为围屋保护活化利用提供期限长、利率低的项目贷款,以满足围屋保护活化利用大额资金需求。
三是强化保险保障水平。今年8月,龙南市政府与人保财险赣州市分公司成功签订全省首单客家围屋保险协议,为龙南60处客家围屋文物保护单位提供1.93亿元风险保障。以围屋风险防范为主的专属保险产品,实现了“文物保护+游客保障”双向保障。
下一步,龙南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扣“办好世客会、实现新突破”的目标,推动以龙南围屋为主体的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创新围屋活化利用形式,植入客家民俗、客家非遗等文化内核,以文创产品开发、特色活动开展等方式做强围屋产品。用好用活《金融支持龙南市围屋保护活化利用若干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