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大家人寿赣州中支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4日
近期,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方式悄然滋生,这些组织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的信息,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牟利。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保险行业秩序,更损害着无数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近期也就“代理退保”的风险防范问题发布了相关文章,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案例情况
近期,两位70多岁高龄的客户,顶着烈日急冲冲来到大家人寿某分公司办理退保,一心只要求能快速退保,快速到账,并不关心退保是否会有损失。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觉察到客户的异常状态,耐心尽责地向客户询问退保原因。客户称接到了自称“银保监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保险公司马上要倒闭,要求告知身份、账号、保单等信息,只要收取部分费用就可以协助其办理全额退保。在场工作人员推断出客户可能遭遇了“代理退保”黑产不法分子,随即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协助客户确认了公司正常经营的事实,最终让两位老人放下疑虑,避免了被不法分子诱导谎骗导致资金、保险保障的双双受损的情况出现。
非法“代理退保”常见行骗过程
1.冒充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或金融服务、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拨打投保人电话,诱导其办理退保。
2.打着“保险维权”的名义,以“全额退保”为幌子,散布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的谣言,在朋友圈进行宣传、开设网上店铺、在保险公司业务大厅拉拢意图退保的客户。
3.以协助退保为由,收取押金后,连人带钱消失的无影无踪;或退保成功,收取较高比例的代理费用、违约咨询费用,鼓动投保人另行购买所谓的“更适合的升级产品”。
非法“代理退保”造成的后果
1.个人信息泄露。本人及家人姓名、电话、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个人敏感信息遭泄露,甚至被恶意使用。
2.资金受骗受损。支付30%-60%高额“手续费”、退保金被侵占或挪用、被诱导购买非正规理财产品甚至参与非法集资。
3.丧失保险保障。丧失退保保单保障,之后投保也可能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
4.人身安全威胁。中途提出终止协议或拒绝支付“手续费”,可能遭到威胁、恐吓和骚扰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遇到非法“代理退保”怎么办?
1.谨慎办理退保业务。消费者退保前应仔细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谨慎决策。尤其要注意诸如“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之类的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2.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涉及诸多个人重要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要轻易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3.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若对保险公司或其产品存在疑问,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或监管机构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进行反映。远离非法“代理退保”,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退保,从源头上防止陷入骗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