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本报记者 刘萌 田鹏
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各地纷纷抢抓有利时机,开启消费“夏令时”,并围绕夏日经济积极策划促消费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
从促消费内容来看,二季度重点发力文旅方向,各地纷纷瞄准文旅市场,打造多种夏夜主题内容;从促消费形式来看,相关政策手段依旧延续“纾困”主题,供需两端双轨并行,“真金白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降低居民消费成本。
“近期各地着力把握夏日经济这一时机,从更多元化的角度为扩大消费提供支持和便利,进一步促进经济回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作为“消费提振年”,主要是把扩大消费摆放在首要位置,考虑到当前内需仍有进一步提振空间,且二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黄金时期,各地消费市场都将迎来关键时间窗口。
各地因地制宜促消费
“随着暑期临近,消费市场活力有望再度迸发。而作为典型的顺周期变量,消费必然会伴随着二季度国民经济的进一步修复而迎来更大改善。”诚如付一夫所言,夏日临近将为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空间提供有利“天时”。
最近,各地纷纷“上新”夜间特色消费场景。例如,5月10日,“2023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启动,联动全市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打造“一联五夜”内容体系,开展百余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再如,河北廊坊持续挖掘“夜经济”潜力,出台系列政策,打造京津冀“夜间经济”产业发展新空间,更好地满足百姓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多地结合地域特色资源,推出主题促消费活动,以增强“地利”优势。其中,特色旅游资源自然成为有效抓手,是各地夏日促消费重点领域。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员工姜海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提升消费体验感,今年承德避暑山庄首次对外开放“沧浪屿”景观,并于5月20日举行“2023鼎盛王朝避暑山庄之夜群星璀璨演唱会”,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吸引更多游客。
事实上,承德并非个例,还有多地均将文旅市场定位为下一阶段促消费重点方向。例如,江苏扬州多家景区于5月19日推出半价游或免费游等优惠活动。活动期间,游客还可在滴滴出行、高德地图App领取打车补贴等等。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促消费政策各有侧重,主要根据新的条件、新的走向,进行进一步调整。首先是相关政策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参与主体愈加多元化,例如,商家主动提升优化产品服务、银行提供相关支付补贴等,形成良性联动,从而撬动更多消费。其次,相关政策更加精准,各地围绕即将到来的夏日以及电商消费节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促消费措施,例如,积极上新夏日消费场景、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潜力等。
供需两端齐发力
今年以来,随着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消费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市场销售持续扩大。以4月份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3月份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增长43.8%。
但在付一夫看来,4月份CPI仅同比上涨0.1%,这意味着当前居民消费意愿依然偏低,原因可能在于居民部门整体上依然未能走出之前各因素的影响,致使内需仍需进一步提振。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促消费政策措施依然围绕“纾困”主题,一方面,从供给端给予企业适当补贴,减轻其经营成本,稳定产品服务有序供应;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发放消费券,增加优惠力度,进一步激发消费意愿。
例如,从供给端来看,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启动2023年度全域旅游“开门红”扶持政策申报,在杭州市提出对实行“免费游”活动的国有收费景区给予2022年前三季度月均门票收入30%的运营成本补助基础上,余杭区加大补贴力度,将补助比例上调至70%,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负担;从需求端来看,安徽芜湖于5月17日至5月28日之间,通过支付宝平台向消费者发放总额为170万元的消费券,并持续更新参与活动商户名单,不断扩大可享优惠范围,惠及更多消费者。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各地抢抓机遇,陆续推出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力在加快并持续释放内需市场消费潜能,巩固经济恢复良好预期,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纾困”手段不仅局限于适当补贴,大力度奖励也是重要形式之一。在这方面,不得不提湖北宜昌5月16日印发的《宜昌市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若干措施》,文件围绕大宗消费、新兴消费、服务消费夜间消费等方面,提出诸多奖励措施,例如,对全市限额以上乘用车销售企业2023年零售额排名前5且增幅在10%及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宜昌城区举办的市场化展销活动,标准展位达到100个不足150个的,按每场次2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等。
对此,张依群表示,加大政府引导投入力度,发挥以奖代引、以奖代促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全社会支持消费。同时,推动消费多样化,大力改进和发展商展、汽车消费、餐饮娱乐等促销方式,能够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
提振消费仍有空间
“4月份,居民出行数据保持良好恢复趋势,带动线下消费与高社交属性消费提升;出行类、接触型消费恢复良好,餐饮收入持续回暖。不过,消费继续呈现分化趋势,汽车等可选耐用消费品及地产后周期消费依然承压。”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促消费的重点应放在住房、汽车、旅游、教育健身等领域。首先,要抓住当前房地产适度回暖的有利契机,更好满足城镇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活跃二手房市场,通过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其次,要抓住汽车国标政策调整契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释放汽车消费市场空间;再次,抓住即将到来的毕业游、亲子游等暑假黄金旅游季,有效带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稳定恢复,推动文旅消费;最后,要开拓完善教育健身等消费市场功能,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规模扩大。
在付一夫看来,短期来看,首先应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如打造主题购物节、支持夜经济发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营造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等,通过充分考虑消费者在不同消费情景下的消费诉求,继而整合消费主题、消费环境、消费氛围等多个要素,以此来让消费者沉浸其中,并激发出其消费意愿;其次,可以继续实行现金补贴与消费券发放相结合的多元化补贴方式,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势,精准施策应对风险,继而在促进消费复苏的同时,改善居民整体福利;最后,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稳就业,让更多人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其关键在于通过减税降费、发放补贴、减少裁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来稳定中小微企业的运行,从而稳住就业大盘,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继而敢于消费。
为确保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张依群建议,要保持消费政策的稳定,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坚决禁止“弹簧”政策、“猴皮筋”政策,确保消费市场稳定,形成良好消费预期。同时,加强消费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增加就业、数字赋能、平台改进、服务增强等方式增强消费后劲,保持消费动能的持续性。此外,应结合各地特点,培育消费热点,打造特色消费,加快培育和挖掘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潜能。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