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作者:金卉 谢文军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1日
清晨五点,天色未明,赣南乡野一片静谧。一辆“粤B”牌照的4.2米白色厢式冷藏车,停在赣州巧耕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院。几位身着白色工装的工人,麻利地将打码封装的蔬菜搬进车厢,一箱箱码好堆满后,关好车厢门,目送车子离开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一路向南而去。
“四五个小时就能到大湾区。”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滚滚车轮,丈量出老区赣州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向南距离,印证着“红色故都”融“湾”发展的振兴之路。
变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赣州正在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作为扎根红色沃土的金融主力军,农业银行江西赣州分行赓续红色血脉,正以金融之力助红色故都加速融“湾”发展。
航拍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巧耕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一角。
扬优成势 产业崛起
“一亩脐橙一万块,脱贫致富跑得快。”这是挂在寻乌果农嘴边的一句老话。寻乌是赣南脐橙的核心产区,出产的脐橙“果肉脆嫩,无核化渣,浓甜芳香”。
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寻乌脐橙产业已成气候。谁知2013年前后,柑橘“头号杀手”黄龙病肆虐,全县三分之一的脐橙染病,果小量少,口感酸涩。“不能卖赖果毁名声”,果农含泪将果林整片砍掉,部分果山变成了荒山。好在黄龙病可防控,铲除病树后,用防护网罩在橙园上空,新种下的脐橙住在“蚊帐”里,传播病毒的害虫钻不进去,脐橙得以健康生长。
随着果农逐渐复种扩种,贷款需求日益旺盛。仅2022年,农行寻乌支行就为2413户脐橙种植户发放贷款3.6亿元。当年,寻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7万元,是2012年的4倍多;农户超八成收入源于脐橙。
放眼“世界橙乡”,赣南脐橙连续8年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价值榜首。与之相伴的,是赣州分行十年来净增的23.6亿元脐橙贷款。
2022赣南脐橙国际博览会期间,在主办地信丰县的赣南脐橙产业物流园,每天货车满载的脐橙,一半以上被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赣南脐橙,只是从老区走向湾区众多农副产品中的一种。
从“赣州市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赣州巧耕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心选种、富硒种植的叶芥菜达到了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要求,通过了“圳品”认证,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向农行申请贷款扩大生产。“现在,公司每个月供给大湾区生鲜蔬菜250吨、腌制蔬菜300吨。”公司创始人赵一麟信心满满:“公司将以‘深圳为店、寻乌为厂’,扩大种植规模,开发新品种,让本地蔬菜扬名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融湾,农户受益。三十出头的赵义是南桥镇团建村人,早年在外打工,而今他和妻子都在“巧耕人家”工作,两口子年收入超10万元。“收入高,还能顾家。”赵义说,自己和家人都很满足。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围绕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赣州分行着眼着力产业兴旺,在县域富民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上狠下功夫。截至2023年1月末,全行县域“三农”贷款余额146.7亿元,新推的“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三年放贷已超11.2亿元,3595户农户受益。
农行江西寻乌支行客户经理潘德荣(左二)在农户家中开展贷款调查。
夯基垒台 城乡蝶变
赣深高铁、入粤高速、城际直航……随着立体交通的完善,赣州已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基础设施的互联,给赣南老区人民带来的不仅是畅达的物流、便捷的出行、文旅的融合,还有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差距的弥合。
俗话说“靠山吃山”,唐华新家住江西五大名山之一的三百山下,是三百山镇符山村村民,看着三百山景区人气越来越旺,顺势在农行贷款29万元,把自家的闲置房改成了民宿。一年下来收入抵得上以前在外打工几年。其实,在三百山打造5A级景区过程中,处处都有农行金融扶持的印记:从旅游公路建设到景区提升改造,再到周边的乡村美食、民宿、农家乐……目前景区及周边配套贷款接近3亿元。
“从县县通高速到村村通公路,从特色小镇到乡村旅游,从社会治理到公共服务,我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和乡村‘软实力’。”赣州分行行长张军强话语恳切。
“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十年前,安远县曾是江西省内唯一不通铁路、高速和国道的“三无”县,而今有了金融加持,这里不仅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而且以“互联网+物流”变革产业链,破解了长期困扰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就是‘智运快线’上的‘穿梭机器人’。”在离安远县城一小时车程的鹤子镇电商产业园,东江电商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钟智勇指着细雨中行驶在低空索道的小缆车说。
“小缆车”根据数字指令穿行在镇、村之间,村民在村头电商服务站就能收发快递,这就是江西省首条商用智慧物流快线——“智运快线”。项目建设之初,当地农行闻讯第一时间介入,开通绿色通道,发放了400万元免抵押担保的优惠利率贷款。
钟智勇表示,“智运快线”成套技术是从广东引进的,较传统物流方式直接成本下降50%以上,示范效应强,市场前景广。目前已经覆盖5个行政村,服务人口1.7万。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缩小、与市场的连接更紧密,农行责无旁贷。”据安远支行行长宋海涛介绍,农行将与鹤子镇合作打造数字小镇。
石城县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一角。
协同发展 活力迸发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赣州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发达地区,推出一系列迭代升级人才新政的同时,赣州分行也在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增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
“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石城县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的标语十分醒目。基地的创办者,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和市、县创业致富带头人黄小勇。
身为石城县坳背村土生土长的“80后”,黄小勇在外打拼,小有成就。“漂泊异乡,总是会想家。”2014年,他回乡创业。成立公司、流转荒山、修路整地、建设示范园,开办合作社。万万没想到,这番努力,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毁于一旦:路网设施被冲毁,果林区大面积塌方……
“几百万的投入说没就没了,想修缮、复种,不光需要时间、精力,还有钱。”面对要求撤资的合伙人、劝其收手的亲朋,黄小勇说他当时也质疑自己“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回来?”最艰难的时候,是农行的50万元贷款让他重拾信心。如今,他的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不仅成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还是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22年,这个省级示范基地组织培训30多期,参训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乡土专家”、乡村干部和农村创业者超过1200人。
谈到创办实训基地的初衷,饱尝创业艰辛的黄小勇说,就想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更多想创业、在创业乡亲们的现实。
这与农行的理念不谋而合。“从最初扶持致富带头人,到现在他们反哺乡村,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金融扶持的意义所在。”石城支行行长刘赣平表示,已与基地合作,增设金融课程。
群雁高飞头雁领,人才振兴产业兴。农行扶持成长的“田秀才”“土专家”,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主力军”——
在信丰县,“90后”大学生李东洪2016年开始经营农机合作社,现已入选市级乡村振兴带头人,业务覆盖正平、古陂等多个乡镇;
在南康区,果业大户殷文萍不仅有3个果园、4个育苗基地,其自主培育的甜柚等新品种还申请了专利,更多果农因此增收;
在安远县,返乡创业青年欧阳椿在电商平台销售紫山药、红蜜薯,从原来的几元一斤卖到了十几元一斤,种植户收入大增。
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之际,国家发改委相继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赣州与深圳开展对口合作,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赣州“融湾”再获“国家动力”。
千帆竞发势如虹,百舸争流正当时。作为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出发地,在振兴发展的浪潮中,赣州正蓄积新一轮发展动能,开启新的万里长征。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