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欣 古峰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未来券商的资管业务将是最具比较优势的业务,预计在未来5年内其营业收入有望占据券商总收益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目前只有少数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整体营业收入的10%以上,这将成为它们增长空间上的相对优势。
1700亿元VS2.5万亿元,这是目前券商资管规模与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对比,尽管差距悬殊,但券商资管规模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银河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执行总经理兼投资主管吴春龙预计,在未来5年内,预期资管的营业收入有望占据券商总收益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果券商在业务和市场形势配合上能够紧凑,整个券商行业的资管规模会增加得很快,5年内即有可能达到万亿元水平。
比照国际同行们的收入结构,国内券商很有信心,资管业务将是未来最具比较优势的业务。
而目前的券商中,只有少数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其整体营业收入的10%,这将成为它们的相对优势,形成新的收入预期,帮助它们更好地摆脱对经纪业务以及佣金战的依赖。
宏源证券(000562.SZ)在其2010年年报中表示,“在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受股市震荡影响有所下滑的同时,证券承销保荐、财务顾问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其中,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5808万元,同比增长250.49%,且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该项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该券商2010年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23.29亿元。在两只集合理财产品中,宏源1号累计收益率为10.96%;宏源2号收益率为1.71%。其第三只集合理财产品“宏源3号”约62亿元也刚刚在2011年3月11日完成募集工作。
宏源证券在年报中谈到公司2011年业务发展时,“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增加资产管理业务能力”赫然在列。
规模效应带来价值重估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都表示,券商资管业务的大发展,需要依靠市场认同和规模效应,这两个条件将引导市场对券商股的价值重估。
国元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王鸿说,券商资管业绩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即是要求具有一定规模,否则盈利就很困难,对券商整体的贡献也就无从谈起。
吴春龙表示,在目前市场整体对资管业务认同的情况下,对于券商价值的重估还需要一些“新线索”。
他解释称,投资者在对券商资管业务的充分预期下,还需要一些经营业绩数据加以支撑。这种预期会随着资管业务收入占券商收入比例的加大逐渐发生变化。资管业务收入在券商营业收入的占比从1%、5%到10%的过程中(特别是在10%甚至更多以后),或者单个券商发展该业务到更大的规模以后,投资者才会越来越认同券商资管收入的价值,才会把这块业务作为衡量券商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
从目前上市券商的收入构成看,绝大部分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还仅在个位数阶段。根据15家券商2010年半年报和2009年年报披露信息,海通证券(600837.SH)的资管业务增长平稳,截至2009年末,该业务占海通证券主营业务收入的10%,截至201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为10.54%。而在未上市券商中,业内人士估计也仅有少数几家的资管业务较为理想。 “这将成为这些券商的相对优势。”吴春龙说。
他认为,市场上少数人的预期,对于上市券商二级市场的价格反应并不明显;可一旦成为多数人的预期,再加上资管业务经营业绩体现,这样一来,券商自身内部才会更加重视这块业务,市场才会更加认同。
而谈到规模效应,王鸿做了一个假设:目前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在万分之三至五的水平,假设一个证券营业部有50亿元的托管市值,那么如果全部购买理财产品,按1%-3%的管理费计算,收入将是5000万元-1.5亿元。如此规模的收入意味着,资管业务完全可以改变现有的手续费竞争模式。
王鸿称,未来券商可以借鉴自有的客户分级系统(CRM),对于客户的投资需求进行分析、分类,进而根据客户需求(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稳定或偏激进的证券类投资)引导客户选择相应的集合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