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建信人寿赣州中支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3日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通过多平台发布“教您退保”、“退保服务”等信息,谎称可“全额退保”,有些甚至已形成“代理退保”的隐藏“黑色产业链”,诱导消费者落入陷阱。
案例介绍:
刘某在2018年购买某公司年金险产品,在某视频网站得知有“代理退保”公司可以办理全额退保,刘某联系该公司,该公司向刘某承诺可以全额退保,并获得刘某身份证号码、保单信息、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同时刘某向该公司支付了咨询服务费3000元。该公司以销售误导为由唆使刘某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恶意重复投诉,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经保险公司调查核实,该案件属非法“代理退保”,经保险公司与刘某沟通,详细说明保险保障后,刘某表示愿意继续投保,但已支付给非法“代理退保”公司的咨询服务费无法追回,刘某经济受损。
建信人寿赣州中支在此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要认清非法“代理退保”黑产本质,防范非法“代理退保”行为,在购买保险时,请消费者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围绕自身需求。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应紧密结合自身健康、意外、养老等实际保障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保险产品。购买前应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勿受“退旧买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
二是选择正规渠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经营业务许可证的机构,才能经营保险业务。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保险业务时,应选择持牌保险公司、正规的保险销售中介和从业人员,具体可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栏目查询确认机构合法资质。
三是保护个人隐私。保险合同是重要金融单据,包含大量个人信息,作为消费者,要注重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要轻易转交他人,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银行卡及保单信息,避免被非法利用。
四是谨慎选择退保。犹豫期后退保,由于保险公司要扣除一定的展业成本、风险保费,短期内退保有损失,是保险业的国际通行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规定,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后可退还的是保单现金价值而非全额保费,建议保险消费者结合自身实际的保障需求和财务能力,谨慎办理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