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形形色色的生意模式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6日

    【念念有余】

    需要垫资的都不是好行业,比如建筑施工行业,看起来营业额很大,但是利润率非常低,而且很容易遇到风险,赚钱少而风险大。

    余胜良

    街头小贩的生意模式很合理:现金流充沛,固定投资比较少,很容易算出来自己赚了多少钱,虽然他们看起来规模不大。

    相比而言,有些公司固然看起来规模很大,但是它们动辄需要融资来维系运营,这种生意模式就不一定好。在资本市场经常有这种公司,它们动辄就去融钱,看起来利润很好,隔几年一把就亏进去,投资者总看不到回报。更有甚者是通过融资造假来美化财务报表。

    有些生意需要重复投资,看起来很赚钱,最后就不一定能赚到手,比如餐饮门店、时尚休闲场所,这些地方每隔几年都要装修一次,赚到的钱都付了租金装修费。

    餐饮行业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消费者口味经常变换,让它变成了时尚产业。街头那些餐饮门店经常变化,一阵儿风过去,就倒一批门店。然后又有一些人怀着必胜的信念闯进来。

    服装行业也走时尚化的路线。为了彰显个性化,人们不愿意撞衫,所以一个服装款式研发出来后销量不会太大,衣服很容易过季,变成库存,很多服装大牌都受过高库存困扰。服装行业的这些特点让服装公司很难做大。销售类的公司倒是有一些能够做大,它们比较善于抓住行业的变化。

    有一些起初很好的生意模式,后来就变得不够好,比如跨境电商,一开始很赚钱,把商品信息贴到网站上就能拿到订单,然后采购,邮寄出去。但后来有些商家提供了更快捷的快递服务,把货仓前置到销售市场,这就让整个产业发生很大变化,商家要提前采购发货过去,需要大量现金,如果商品热销还好,如果不能热销商家可能血本无归,近些年好多跨境电商遇到高存货问题,这些存货打很大折扣也销售不出去,让众多电商陷入亏损的泥潭。

    能在中间环节掌握主动权的也是好的商业模式。国美、苏宁模式很早就有人羡慕,其好处是卖了货就把钱拿到手里,一般都有一个不算短的账期,现在这些电商企业还是如此。这些企业的现金流非常好,他们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扩张。后来国美、苏宁不行,是因为货卖不动,手里能掌握的现金也干涸了。

    需要垫资的都不是好行业,比如建筑施工行业,看起来营业额很大,但是利润率非常低,而且很容易遇到风险,赚钱少而风险大。

    预付费是很好的生意模式,比如茅台就有能力让供应商预付费,还有很多比较强势的品牌商可以做到这一点。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预付费模式,预付费意味着现金流良好,这是房企的一个巨大优势,但是这个行业要不停拿地,土地成本占比太高,从预付费拿到的钱很容易投入到土地中并影响资金流,这是房企遇到的主要问题。

    电影不是很好的生意模式,太依赖制作团队和创意,很难有成熟的模型来判断盈利情况,无法将以前的成功积累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需要多方投资、需要外行投资的原因。这是一个看起来热闹,资本回报不佳的行业。这个行业很难产生大公司,迪士尼是个特例,迪士尼赚钱的方式比较独特。

    现在火热的医药研发不是好的生意模式,政府集采是它的风险之一,即使没有集采,新药研发动辄数十亿元投资规模对一个初创企业风险也太大了,可能会有人投资成功,但是概率太低,现在这些公司批量上市,资本市场相当于为新药研发做了贡献。这种模式更适合大公司,因为大公司能通过经验和多项投资来分摊风险,获得稳定利润。

    说到大公司,就要提到油气领域。油气开采就需要高投入且失败概率高,小公司资金有限且很难承受失败的风险,最后这个领域都成了大公司的天下。在美国页岩气领域,一些公司靠融资干出了名堂,资本市场总是抱有比较好的想象力,给希望以机会。不过到最后会发现,投资于油气领域的整体回报率并不理想,成功者少,失败者多。

    需要持续投资却不能形成稳定回报,占用资金太多难以形成稳定回报,投资太大难以形成稳定回报,无法形成积累难以获得稳定回报……凡此种种不如意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广泛存在,这表明资本想收获回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投资者总会对任何一点希望抱有热切的想象,从而推动这个世界产生形形色色的生意模式。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