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降准落地 流动性平稳跨年料无虞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

    12月5日,降准正式落地。业内专家表示,在降准释放大额中长期资金助力下,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平稳跨年料无虞。为避免短期流动性过剩,降准落地同时,预计人民银行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年末流动性平稳。

    更好满足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

    据人民银行日前消息,12月5日,人民银行正式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降准释放的资金没有成本和到期期限,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长期、无成本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在降准释放大额中长期资金助力下,跨年之前,预计流动性将维持宽松态势,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确定性较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呵护市场流动性的同时,降准落地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

    降准释放的资金没有利息成本,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缓解财务负担,这也会传导至实体经济,同步降低企业的利息成本,进而为更好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扩展空间。

    “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可为其继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扩展空间,并保证利润保持在较为合理水平。”温彬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降准落地,银行资金成本降低,预计12月20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将下降。这有助于提振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随着此次降准落地,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平稳跨年料无虞。”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

    按照惯例,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会搭配使用。这意味着此次降准落地的同时,人民银行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避免短期内流动性过剩,保持年末流动性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在精准发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相容机制,可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并释放基础货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一个例证,近期,抵押补充贷款(PSL)呈现连续3个月净投放态势。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PSL3675亿元。

    此外,结构性工具将持续投放。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考虑到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的运用贯穿全年,预计剩余额度将陆续推进落地,叠加长期性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预计12月将有约2000亿元结构性工具投放。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在运用好总量工具的同时,持续创新运用结构性工具,以弥补总量工具的不足,有利于更好发挥货币政策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多重因素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除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外,政府债发行压力可控、政府存款或环比回落等因素,也将支持年末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12月为传统财政资金投放大月,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将使广义财政净支出规模维持在高位,且政府债发行压力可控、政府存款或环比回落,均有望成为流动性的主要支持因素。”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

    在董琦看来,综合外汇占款变动、财政存款变动、缴准压力、公开市场到期量等因素,12月并不存在流动性缺口。“若人民银行不进行任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12月流动性有约4360亿元盈余;若进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完全对冲,并搭配逆回购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12月流动性有约12375亿元盈余;若12月MLF缩量续做,流动性有约9370亿元盈余。”董琦说。

    总体来看,庞溟表示,12月流动性缺口并不明显且可控,流动性将保持平稳,有利于呵护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助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