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游戏出海是进击而非逃避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8日

    谢若琳

    11月17日晚,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2年11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70款游戏获批,至此年内已有384款游戏获得版号。从趋势来看,国内游戏行业需要坚持精品化长期主义,版号精细化审核有利于规范市场。但从数量来看,384款游戏很难消化国内游戏近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近年来,国内游戏版号收紧,2021年8月份起,国内游戏版号审核曾按下长达8个月的“暂停键”,玩家们才后知后觉,中国游戏公司的重心已扩展至海外。因此不少解读认为,版号收紧倒逼游戏公司出海。

    而事实恰恰相反,中国游戏出海是进击而非逃避。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互联浪潮席卷而来,中国游戏行业也绕过PC、掌机,在手游时代完成弯道超车。2010年起,FunPlus趣加、IGG、米哈游等一批中小游戏开发商开启手游出海战略。抢占手游先机的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迅速成长,其中米哈游凭借《原神》多年稳居国产手游海外收入榜榜首。

    综合来看,到2022年10月份,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中就有42个中国厂商入围,单月合计吸金高达18.6亿美元。显而易见的是,游戏公司出海并不是为了规避版号限制,而是看到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但必须正视,随着海外手游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各大游戏厂商的掘金之路也愈发艰难,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成本走高导致试错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对于大厂而言,真正的竞技才刚刚拉开序幕。

    笔者认为,基于中国厂商自身优势,出海思路可以进一步打开。不但可通过并购、换股等方式,快速获取全球IP,在海外热门赛道建立影响力,同时要聚集全球游戏人才,在当地自建工作室,坚持发行全球一体化道路。

    挑战中也暗藏机遇,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超七成来自游戏内购收入,只有20%的收入来源于买断制。而中国游戏公司有一套成熟的内购体系,在付费设计上经验丰富,出海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通过用户游戏充值内购获得收益。只要进一步发挥优势,不断加强产品自研力度,平衡好商业价值与娱乐性,坚定“进击”心态,就能将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实力。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