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提前批”额度下达 专项债接续发力扩投资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6日

    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下达,且比上年下达的时间更早。福建省财政厅日前披露,财政部已提前下达该省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34亿元。同时,多地表示正积极筹备2023年项目申请,以发挥专项债资金拉动投资的作用。

    专家预计,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明年专项债发行大概率在年初即“开闸”,争取早发早用。同时,“准财政”工具有望适时加码,推动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新增专项债靠前发力

    福建省财政厅日前披露,11月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福建省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一般债务101亿元,专项债务933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消息传递了多方面信息:首先,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下达,且比上年下达时间更早;其次,提前下达的地方债额度,既涉及新增专项债,也包括新增一般债;最后,一些地方获下达的地方债“提前批”额度要多于上一年。

    2021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预计,今年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在1.4万亿元至1.8万亿元。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预计,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为1.8万亿元。目前,财政部尚未公布“提前批”相关信息。

    专家表示,继盘活部分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之后,2023年“提前批”额度较早下达,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地方债特别是专项债发行使用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经济回稳向上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靠前发力,并与盘活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形成有效衔接。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今年地方政府债已发行7.19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专家认为,基建投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需专项债资金予以支持。杨业伟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可达4万亿元。

    地方积极谋划明年项目

    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可方便地方根据额度储备项目,以便来年早发早用。目前不少地方已开始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

    福建省财政厅称,新增债券资金将用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福建省正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紧抓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明年1月尽快启动发行,以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湖南省邵阳市日前召开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调度会,要求切实抓好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以项目申报的新成效带动有效投资的大提升。该市共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238个。

    中诚信国际日前发布的报告称,针对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各地应加强符合条件的项目储备,为这部分专项债发行提前做好准备。数量上,按分配的专项债额度2倍至3倍进行项目储备,并加强重大项目尤其是新基建、新能源、消费等新纳入专项债投向领域的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质量上,将项目开工建设可行性(包括开工环境、配套设施情况、开工时间、季节因素等)、各类资金到位时间等均纳入储备标准。

    除此之外,中央财政近日提前下达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支持地方提前谋划实施2023年相关工作,重点支持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农田水利等领域。专家认为,多项预算资金提前下达有助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宏观经济恢复势头。

    “准财政”工具料加码

    2022年财政政策整体靠前发力。下半年以来,在财政支持稳经济力度不减的大背景下,被称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重大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专家表示,为持续支持基建投资,后续“准财政”工具或适时加码。

    截至目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规模已超6000亿元,实物工作量正加快形成。例如,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披露,该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第一轮3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轮71个项目已开工55个,开工率77.5%,其余16个项目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

    海通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姜珮珊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据测算,涉及项目总投资额或超6万亿元。

    展望下阶段,专家预计,“准财政”工具有望继续发力。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加码,进一步打通项目资本金“堵点”。明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延续今年的运用思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加力,扩大支持规模。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准财政”工具将在2023年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