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拟出资1000万元设立半导体公司 长城汽车布局芯片再落一子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4日

    本报记者 张晓玉

    10月22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今年1月份至9月份,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994.80亿元,同比增长9.56%;归母净利润81.60亿元,同比增长65.03%,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三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73.46亿元,同比增长29.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0亿元,同比增长80.74%。

    在披露财报的同一天,长城汽车还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000万元设立芯片半导体公司。

    对于业绩的增长,长城汽车方面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提升产品力,车型盈利能力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超85亿元

    加码新能源赛道

    近年来,传统车企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长城汽车在其“2025战略”中提到,到2025年,要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

    为了迅速抢占新能源市场“制高点”,实现公司战略,长城汽车加大投入,加速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布局,构建技术护城河。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研发总投入达85.44亿元,同比增长64.74%,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59%,主要用于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研发布局。

    从销量来看,长城汽车在前三季度销售新车80.2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售9.69万辆,同比增长14.31%;海外销售11.17万辆,同比增长14.09%。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1月份至9月份,公司平均单车售价达到12.40万元,同比增长20.72%,品牌价值持续提升;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14.56%”。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海外市场占有率提升、车型盈利能力增加和汇率收益增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胡麒牧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趋势正在加速推进。长城汽车具有品牌优势,在公司供应链、生产环节都没有问题的条件下,长城汽车很容易将自己的产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尤其是近年来长城汽车也在不断地加大海外市场布局,这也正好契合当前海外市场对于汽车需求数量增加的现状。”

    拟出资1000万元

    设立半导体公司

    在披露三季报的同时,长城汽车还对外宣布,拟使用自有资金与公司实际控制人魏建军,以及其直接控制的稳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芯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长城汽车认缴出资额1000万元,占比20%。魏建军认缴出资额500万元,占比10%;稳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3500万元,占比70%。

    公告显示,芯动半导体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代理服务、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等。

    实际上,长城汽车在芯片领域多有布局,2021年2月,长城汽车完成对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的战略投资。同年12月29日,长城汽车与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同光半导体公司签署战略协议,聚焦第三代新型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

    今年8月,长城控股集团与江苏省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战略合作,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易创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制造基地项目落地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投资38亿元。

    除长城汽车外,比亚迪和吉利等多家车企也纷纷布局汽车芯片制造。2021年12月10日,吉利宣布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中国第一颗7nm制程车规级soc芯片“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正式面世,将于2022年底实现量产。上汽集团10月2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积极抢抓芯片资源,并加快推进芯片国产化,努力追赶产销进度。

    据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前10名车企中将有50%设计自己的芯片。然而就国内而言,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车用芯片的自研率仅有10%,而进口率却超过90%。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现在车企参股成立芯片公司成为趋势,第一,现在缺芯已经持续快两年时间,对车企的影响很大,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高速发展,车载芯片供不应求。第二,芯片是一个高科技行业,投资回报率很高。第三,芯片现在也是国家扶持的产业。”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