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仍有提升空间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据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上半年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成绩单”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9.46%、30.11%、17.22%。

    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一方面,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转弱,尤其是4月份、5月份企业的融资需求出现明显萎缩;另一方面,二季度以来,部分小微企业信贷质量恶化,对商业银行增加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意愿产生扰动。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应该看到,目前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持续优化、改革。

    首先,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监管部门此前曾要求,今年各地要实现辖内法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总体“两增两控”目标。此外,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还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未达到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的银行进行专题约谈。

    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小微企业贷款明显增长,对“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意义重大。但对商业银行而言,更应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持续性:一是风控是否到位;二是收益能否覆盖成本。若忽视这两大问题,即使实现短期目标,中长期也难以继续发力。基于此,商业银行应持续、稳步深化改革,通过持续创新,实现风险定价进一步市场化。

    其次,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

    部分“头部”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而一些长尾小微企业依然存在供给缺口。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获客难,小微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企业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导致企业获客成本较高;二是风控难,小微企业通常在融资上呈现出“三无”(无抵押、无报表、无信评)与“三高”(高风险、高成本、高定价)特征。

    为解决上述问题,年内监管部门已下发多份文件,从尽职免责制度、绩效考核机制、风控管理体系、政策效果评估等维度,助力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除此之外,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解决供需失衡。

    一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解决风控难题。监管部门可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各级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涉企数据共享,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强化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在获客层面,科技手段具有获客速度快、边际成本低等优势;在风控层面,一些平台利用数字足迹积累起来的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可提升银行的风控效率。

    三是推动增信机构为小微企业赋能。近两年,一些大型险企通过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增信,效果明显,显著帮助大量中小银行提升了风险分担能力。

    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唯有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获得感,才能为“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