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机构调研要拒绝“友情演出”和“凑热闹”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调研,是机构深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进而对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做出判断的重要方式之一。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5月9日笔者截稿,今年以来有351家上市公司获百家以上机构调研,其中3家获逾千家机构调研。

    机构调研热情高涨,这是好事。一方面,通过调研,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现场生产经营情况;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聊聊他们的研发投入情况、战略规划,更为直接、深入地了解一家公司。甚至,在调研过程中,能从一些细微处判断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进而对其是否存在投资价值做出判断。

    这就要求机构在调研之前,做好功课,对被调研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对上市公司财报信息及公司上下游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样方能在调研过程中,有的放矢进行提问。

    另一方面,机构在调研之后,通常都会撰写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之一。通过调研撰写出来的研究报告,相对而言会更为客观。如果机构研究员没有经过调研就撰写研究报告,那么,这类报告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再者,通过调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查公司是否存在风险。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听上市公司高管在一些公开场合传递出对公司发展的美好憧憬,但对公司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避而不谈。机构通过实地调研,通过现场所见、所闻,更有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醒投资者“避雷”。

    但是,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对于机构调研,我们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其一,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加“曝光度”,主动邀请机构调研。所谓的机构调研,或许只是个“友情演出”或是“打酱油”。那么,这样的调研,机构是否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地撰写研究报告?如果不能,那么撰写出来的报告又有何用?最终是否会被“打脸”?

    同时,不排除有些机构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去调研。笔者曾看到过一份某上市公司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从记录情况来看,参与调研的机构所提的问题真是不敢恭维:不痛不痒、能通过公开资料搜索到。

    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调研哪来的质量可言?是真的去调研还是组团“凑热闹”去了?是把调研当成“你问我答”的小游戏在玩吗?连专业的机构对“专业”的调研都流于形式的话,这样的调研又有何用?

    其二,不排除有些机构为了获取“独家”信息而去调研。这一点,从有些上市公司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可见一斑。比如,有的机构问的问题就属于“打擦边球”,希望能从上市公司高管中“套出”一些内容。这是不合规的。因为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上市公司调研活动,不得主动寻求上市公司相关内幕信息或者未公开重大信息。

    调研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那么,机构就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如果只是为了“凑热闹”,或是抱有不正的心态,这样的调研,不要也罢。上市公司对这类调研,也要果断说“不”。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