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兰雪庆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8日
4月16日,蓝丰生化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称,去年实现营收14.44亿元,同比增长7.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91亿元。
自2020年末出售医药资产完成“保壳”后,蓝丰生化于2021年5月迎来新控股股东海南锦穗,开始踏上农药+新材料转型新征程。然而受环保加压、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公司农药主业多次停产整治,新材料业务也未创造收入。自2021年6月摘帽以来不到一年,公司再度陷入业绩亏损窘境。
六年经历两次转型
近几年来,蓝丰生化农药板块就因环保整治因素多次停产整顿,利润也逐年下滑,2016年-2020年,公司农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35%、19.76%、16.76%、16.43%、10.28%。直至2021年,公司农化业务毛利直接下跌至-0.33%,呈亏损状态。
对此,蓝丰生化解释:“受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以及疫情的反复导致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多方面的影响,公司整体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造成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负。”
针对公司农药主业面临的窘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光气为原料来做农药,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毒性。当前,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之下,蓝丰生化需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环境适应性,符合环保要求,才有可能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竞争力。”
农药主业沉疴难愈是一大难题,而另一方面,公司近几年的转型之路也是相当坎坷。
2014年、2015年,受环保政策影响,蓝丰生化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由于农药产业进入周期底部,公司开始向轻资产、低污染排放的业务领域发展。
2015年12月,蓝丰生化收购了方舟制药100%股权,该笔交易作价11.8亿元。方舟制药并表后,公司形成了农化+健康医药双主业发展格局,2016年净利润也成功扭亏,并突破亿元,两大板块均迎来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受方舟制药原董事长王宇违规占用资金等黑天鹅事件及环保加压影响,蓝丰生化公司农化、医药板块双双重挫,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亏损8.75亿元、5.17亿元。公司股票也于2020年4月27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末,公司向吉康瑞生转让了方舟制药100%股权剥离了医药业务,当期净利润转正,免于退市。
随后公司以并购重组方式,开启了第二次转型。2021年5月,海南锦穗通过股权受让+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接手苏化集团正式成为蓝丰生化的控股股东,公司开始了向农业科技和新材料领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东家海南锦穗并非横空出世,其控股股东“锦穗宇恒”就是此前方舟制药接盘方“吉康瑞生”的股东之一。
(图片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新材料业务前景难料
新股东海南锦穗入局后,蓝丰生化的新材料转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1年12月,新旧东家因一场3亿元跨界收购空壳的锦纶纤维公司“江西德施普”的议案产生分歧,并爆出海南锦穗拖欠苏化集团股权支付尾款,吉康瑞生也未能按期支付方舟制药的第三期股权尾款2亿元。
矛盾激化的两方并未如外界预想的那样“对簿公堂”。今年1月7日,苏化集团、格林投资就与海南锦穗签署了《备忘录》,就存在的分歧达成谅解,公司也与吉康瑞生约定延迟支付方舟制药的股转尾款。
然而新旧东家握手言和并未解决公司当下转型困局。公司拟收购的江西德施普锦纶纤维产业并无实际经营,生产设备仍需向“浙江德施普”公司购买。但浙江德施普设备存在抵押,且二手设备搬迁后还需要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环节,取得所有权和正式投入运营的过程仍存在不确定性,江西德施普未来如何保证业绩仍是谜题。
谈及蓝丰生化新材料业务的前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新材料领域尚未形成产能,连产线都有问题,所以此时谈前景为时尚早。如果从锦纶纤维的前景来看,当前能源和石化产品正在上涨当中,锦纶行业对石化依赖度较高,短期看可能会遭遇成本过高的影响,但长期如果形成稳定产能,还是有希望实现盈利的。”
在盘和林看来:“跨行业并购,需要和主业形成协同,否则就要看并购是否有必要性。如果仅仅是为了资本市场形成概念,那么并购就会走样,甚至有可能上当受骗,并购空壳公司。”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