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刊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8日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34岁的范先生和33岁的太太结婚已有7年,两人都有着“丁克”生活的打算。原本,他们的财务情况非常良好,可买房后现金流出现了紧张,到底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多年省吃俭用终圆梦
范先生和太太都是“新上海人”,2000年,两人在上海同一所大学毕业后都在这个城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没过多久,两人便结婚了。当时,他们的理想是在10年内能够拥有一套自住房。
为了这个目标,两人省吃俭用,一点点地攒钱。范先生说,大学刚毕业时,为了节省房租,他们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每月房租只要700元。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两人除了上下班很少出门,也不逛街购物。可以坐公交车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坐地铁,更不会打车。节假日时,两人也几乎不在外面餐厅吃饭,都会买菜回家自己做饭。
范先生回忆说,当时两人的收入在2000~3000元,一个月房租、水电煤、伙食、交通等各种开支相加不会超过2000元。因此,工作一年后,两人就攒到了4万元。他说,当时那4万元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害怕投资亏损,所以他们只是把钱存在银行里。
在后来的三四年里,范先生和太太的收入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可他们期待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于是相继选择了跳槽。进入新单位后,收入自然是涨了不少,虽然辛苦,但两人的攒钱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到了2009年,两人的银行账户上,已经有了60万元的存款。当时,他们想到了买房。
范先生说,两人对房屋的面积没有太大的追求,只是观察了几年房价走势后,对地理位置要求较高。他和太太希望可以在市中心买一套住房,离轨道交通较近,他们认为,这样的房屋生活便利性强,增值也更快。而且,对于毕业十年来较为艰苦的“长途”上班生活,他们也已经实在厌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