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快马更要加鞭 央地一致发力新基建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专家: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正在形成,当前新基建投资热度正合适

    ◎记者李雁争○编辑林坚

    “基础电信企业每建一个5G基站补贴五千元”,山西省近日发布的《5G基站建设补助实施细则》在电信圈广为流传。

    山西发布5G补贴计划是为了在新基建热潮中赢得先机。最近一周以来,各地纷纷发布新基建投资路线图,明确发展新基建的路径、目标和支持措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新基建的投资热情已经很高。接下来,随着部委支持措施的生效,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新基建的建设力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必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正在形成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各地都把5G等新基建确定为重要投资方向。

    山西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山西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提出,到2023年,山西将初步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山西省还发布了《5G基站建设补助实施细则》,确定对基础电信企业的5G基站给予每站5000元一次性定额补助。

    河南省发布的《2022年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将新建5G基站4万个。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日前印发《临港新片区城市数字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全年新增建设5G基站500个。

    不但地方政府积极布局新基建,各大部委也将提供有效支持。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

    田轩认为,该政策在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加详尽的要求和政策指引。新政策出台以后,新基建将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由多个国家部门协同配合,相关投资实施将更加便利,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当前新基建投资热度正合适

    关于央地一致发力新基建,被访专家普遍认为,本轮新基建投资符合适度超前布局的要求,当前的热度正合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说,“适度”体现在瞄准当前可预见、带动能力强的领域,加快部署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以便及早形成网络效应,释放新经济活力;“超前”意味着某些项目在短时期内可能很难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规模化部署铺开,其发展潜力将逐步释放。

    刘向东认为,对有投资前景的基础设施项目要超前布局,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同时要确保投资适度性,避免造成浪费和透支未来,把握好轻重缓急和开工节奏,精准筛选那些既能对当下稳投资起到明显作用,又能增强发展后劲,形成长期可复用的优质资产。

    “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不应低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

    盛松成还提到,在基建投资方面,新基建的拉动作用相对更大。例如,5G网络建设对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较强,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

    投资资金较充裕,需强调有效性

    确保新基建适度超前布局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近日表示,2022年将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财政部还将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根据符金陵的介绍,2021年12月,已提前下达各地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截至2022年1月底,地方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

    “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前移,同时还有以前年度财政结余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城投债等多种资金来源,基建投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盛松成说。

    刘向东建议,新一轮新基建要强调投资的有效性,各地应对投资前景作出预判,既要合理设计盈利模式,也要精细安排融资方式,使其在商业投资上具有可行性,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新基建投资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组合需要考量跨周期的政策效应。需要各部门、各方政府发挥协同效应,优化融资模式、项目建设方式,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并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田轩说。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