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郑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8日
提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农业银行义不容辞;而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顺应“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变化,正确分析形势,在经营战略、业务结构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作出相应转变,在风险管理理念、体制上实现新的突破。文章以农业银行荆州市分行为例,在分析“后危机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后,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后危机时代”荆州市分行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湖北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农业银行荆州市分行具有以下几个较大的发展机遇。
一、加快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
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特别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荆州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中加快发展,在交通、港航、能源等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城镇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为荆州市增投资、上项目、调结构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梯次转移为农业银行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因资源、劳动力成本等原因,一些产业开始陆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GDP在下降,而中部地区GDP却在上升的状况,可以看出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正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荆州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良好,加上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对于荆州承接国际资本投资和沿海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荆州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农业银行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荆州市产业集群规模扩大,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14家、新增213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新增1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1家、新增17家,产销规模3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6个,新增湖北名牌产品23个。工业投入强度加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县市工业园区特色进一步显现,荆州区进入湖北省县域经济20强,等等,这些都为农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危机时代”荆州市分行面临的发展挑战
一、从国际和国内宏观层面分析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2010年的发展态势将总体好于2009年。湖北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经济企稳回升,并不意味着经济全面复苏,并不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当前,率先回升的中国经济进一步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针对的焦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且湖北省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还不足,新的增长点还未形成。从荆州实际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化工、纺织等行业外需不足,外贸出口受阻,经济回升基础不够牢固。且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较为困难,改革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这些都将给农业银行发展带来明显的挑战和影响。
二、新的银行监管要求对农业银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于审慎监管、控制风险和应对金融危机需要,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监管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在信贷计划的控制、贷款投放的节奏和速度、信贷准入等方面将有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力度加大。最近,国家正在集中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防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项目贷款必将受到严控,同时随着平台公司分类处置工作的展开,一些风险隐患可能会逐步暴露。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风险的严控对农业银行业务也将带来明显的影响。
三、从农业银行自身改革发展看,标准更高,且在业务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农业银行总行明确提出实现IPO的目标,不仅服务“三农”、经营转型等任务更加繁重,对安全运营、控制声誉风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农”事业部将全面推开,重点城市行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等三项改革纵深推进。这些都对农业银行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后危机时代”加快经济发展金融策略的建议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按照总行和新一届省分行党委的战略部署和“稳健为上、价值为本、创新立业、公平立行”的办行理念,进一步转变思想,结合实际,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一、以理念转型引领经营转型,为经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后危机时代”,从党中央、总行到省分行,出台的各项战略部署都包括了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转型的思想。要认真落实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转型的要求,就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经营转型。必须大力传导有质量的盈利理念和质量、结构、风险、收益协调均衡的发展理念,引导各级经营机构在持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努力做优做精;大力传导资本约束的理念,把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来认识和推动,积极寻求低资本消耗、高效益回报的发展道路;大力传导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理念,通过做大、做强、做多增长极,辐射带动系统提升整体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需求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才能在不断增强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立足实际,严格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进一步做大市场份额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处理好“规模”和“节奏”的动态平衡,适度发展,均衡投放的基础上,结合荆州实际,按照国家政策导向,优化信贷结构,加强投向管理,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科学进退,优化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好用活。重点是要与政府规划和项目对接。一是要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战略,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契机,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理念,扎实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开发、鄂西圈文化中心建设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努力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二是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对接国家和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一批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的百亿产业集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是要以扩大消费为抓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消费信贷营销,以消费信贷为杠杆,撬动居民消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在发展区域上,要以农村区域为重点,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等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实施集村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不断激活农村消费。在消费品种上,要以汽车消费等消费热点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消费。四是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中央、湖北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重点,实行区域分类指导,推进城市农村业务协调发展
要坚持实施城乡联动的发展战略。一是要重点突破城市高禀赋市场,着力打造城市行主流银行地位。要充分体现出县域大行、主流银行优势并占据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同时,突破性地发展荆州中心城区业务,特别是传统优势的存款业务。针对城区更为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要研究提升城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强力措施,在强化市分行直管直营力度、综合保障支持、人力财务资源配置上给予特殊政策和刺激措施,同时继续强力推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将有激情、有资源、有能力的员工推到竞争前沿和一线。二是要切实肩负服务“三农”使命。第一,要以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优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优先支持特色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择优支持县域优质企业。第二,要继续认真做好惠农卡整体推进工作,积极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要逐步做实惠农卡代理功能,加大“新农保”、“新农合”拓展力度。第三,要继续复制推广“公安模式”,进一步探索服务“三农”经营模式。
四、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后危机时代”,我们面临更加严格的国际金融监管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致力于打造出全面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密切关注当前的主要风险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加快构建“后危机时代”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严把新放贷款准入关。适当上收“两高一剩”行业信贷审批权限,对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土地征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生产规模、技术标准的客户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予贷款。对被列为国家重点的节能减排项目,得到财政、税收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显著的企业和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并积极支持企业节能环保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二是加强存量贷款监测与退出力度。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制定支持、维护和退出客户目录,密切关注授信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加强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沟通,对其公布和认定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企业,除与改善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外,不得增加新的授信,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三是整合制度,提高办贷效率。业务要稳健发展,制度建设是前提。要根据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整合或修改业务的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同时认真借鉴国外经验和同业做法,对业务发展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完善,最大限度地简化办理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手续,进一步改进业务流程,减少业务办理环节,提高业务办理时效,形成环环相扣的操作流程,形成信贷营销的整体合力,提高办贷质量和效率。四是认真清理或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按照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在资本金到位、风险防范措施、贷款承贷主体建设等方面逐步规范,防范风险。
五、辩证看待金融产品创新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能够发挥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功能,但如果监管不力、创新过度,它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破坏性反而更大。因此,一方面应当切实强化对金融创新的联合监管和有效监管,包括对机构、市场的约束和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对此,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充分了解风险、了解市场、了解客户,避免利益驱动下的盲目创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也不应因噎废食,惧怕、拒绝甚至阻碍金融创新,而是应当根据客户需要、市场变化和自身能力,有序推进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对于农业银行来说,应当从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激励约束等方面持续加以改进,切实避免粗放增长、盲目跟风、不顾风险、不计投入的错误倾向。要在坚持因地制宜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积极创新产品,创新推出了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的新兴业务品种,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有效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日益发展的信贷业务需求,加快业务发展方式转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