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研报前传”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年均近17万份的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是如何出炉的?质量(或者说可参考性)究竟如何?

    作为证券行业的专业记者,很多投资者与我们交流过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在很持久的过去,我们只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流程参考”。作为“星战迷”,在对流程参考的讨论中,我们将研报出炉前的调研工作称为“研报前传”。

    日前,关于公募基金遭遇调研“杀猪盘”的传言,以及投资者对于研报“信与不信交织”的复杂情感,促使我们尽力筛选大量数据、换一个角度讲述一个关于“研报前传”的故事。

    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事实上是对一帧帧画面(其实是数千个问题)进行的碎片拼接。由于“研报前传”的很多工作是“非标”的,我们最终决定以“调研”为关键词,统计开年以来(截至1月25日12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调研活动信息,以此得到了244份调研表,逐一读取,并对其中的24个样本进行了多维度统计。在问答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调研方的专业视角、上市公司的精彩呈现。可是,我们也有困惑,虽然调研信息整体合规性强、信息量大,但确实有些过于一团和气。

    在商务礼仪逻辑中,我们能够理解宾主尽欢的合理性;但在商务利益逻辑中,我们更渴望看到交锋与激辩。举例来看,被调研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性、独董的独立性、再融资的必要性等问题乏有人提及,至于专家建议的“查水表”更是难得一见;而订单、业绩等信息披露的“擦边球”则时而会被直接或委婉地提问。

    就电影而言,若“前传”温和,观众就难以期待“正传”荡气回肠。对于调研来说,道理亦是如此。

    星战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要么做,要么不做,没有试试看。”我们想将这份“全力以赴”送给“研报前传”的专业主演们,A股市场期待更高质量的调研大片!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