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刘华铿 刘家喜 杨威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8日
翠绿丰盈的万亩甜柚基地。
三月里,笔者走进南康市赤土畲族乡青塘村万亩甜柚基地,只见漫山柚树已悄然吐绿,生机盎然,雨露洒落,微醺着这个春天的山野。
一个柚子有多甜?
给力扶持 果农致富
站在青塘村高高的观柚台上,一望无垠的柚树翠绿丰盈,柚林深处,却是另一派繁忙景象:换种补种后,果农们正给柚树撒下第一遍肥料……
抹去汗水,该村果农邱吉安难掩兴奋与自豪:“春节后我补种了近百株幼苗,老树苗今年就能进入丰果期,我就等着数票子了……”2007年,邱吉安承包了150亩山地,垦荒种下了600多棵沙田柚。然而,巨额的后期投资、不便的交通和紧缺的水源让邱吉安头痛不已。树苗种下了,靠天吃饭很难出效益。2008年,南康市创建了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赤土—横寨循环农业示范区,力求实现农业生产无公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有效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高标准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区,赤土畲族乡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改善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解除了邱吉安当初的后顾之忧。
如今,依照政府倡导的猪沼果立体生态发展模式,邱吉安在园区搞起了生猪养殖,去年,共出栏生猪800多头,净赚20多万元。“按照今年的行情,我预计明年光甜柚一项的收入就能超过20万元。”邱吉安满怀信心地说。在当地,像邱吉安这样的种养户有上百家。据了解,今年,南康市新增甜柚种植面积0.6万亩,到2020年,甜柚面积将达到16.5万亩,预计年总产量将达27.4万吨,总产值将突破6.5亿元。
一棵柚子树产量有多少?
改良品种 凸显效益
走进赤土畲族乡甜柚种植户刘桂秀家,墙上悬挂的“党员致富能手”牌匾格外显眼。她告诉笔者,2000年她接手这个果园的时候,近千棵柚树几乎没有效益,因为这些柚树是传统品种江坝柚,产量低且个小味涩,卖不上好价钱。
2001年,在南康市农技专家的推介指导下,刘桂秀尝试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把所有的柚树换成改良品种斋婆柚。如今,刘桂秀果园的千棵柚树挂果量比换种前翻了一番,丰果期甚至出现单棵挂果200多个的高产记录。斋婆柚肉质嫩软、清甜幽香,每年到了七八月份,刘桂秀家的甜柚就早早地被客商高价抢购一空。
好品种才有好品质。为进一步挖掘南康甜柚品质资源,该市拿出专项资金,组织专家把境内外各种甜柚品种的优良单株进行集中种植观察,每年为新增甜柚基地优选50万棵柚苗加以推广。
有品质才能兴品牌。近年来,南康市取缔了数家无证育苗户,从源头确保南康甜柚的高品质。以斋婆柚、龙回早熟柚等“当家品种”为重点,该市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的生产标准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市甜柚产业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以青塘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南康甜柚产业从此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分级标准、统一采摘时间,确保每一个走向市场的甜柚都具有统一的口感和风味,香飘四海进万家。
一片柚林有多美?
生态先行 美誉远扬
在采访中,笔者注意到,果农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就是“生态”。生态发展让青塘村柚农尝到了绿色无公害种植的甜头,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坚信:发展产业、富裕农民,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为达到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的“三品”要求,南康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产业发展、生态协调、循环利用”的运作思路,在万亩甜柚基地全面推行“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合作化推进、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和运用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法及测土配方、肥水一体化、灯光诱虫、生物防治病虫害、肥料熟化、果园覆草等“七位一体”的新技术,主推“猪—沼—果(菜、渔、茶、林)”立体种养和无公害养殖,着重搞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鼓励扶持专业养猪大户兴办复合肥厂,实现养猪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同时,严把果业开发、生猪栏舍等规划建设关,严格规范果业种植、生猪养殖等技术流程,确保果品、生猪等生产质量,从而使基地内的规划、建设、生产、管理、流通等各个环节达到标准化要求。
生态发展也让龙回—浮石4万亩、朱坊2万亩和赤土青塘万亩等多个甜柚基地逐渐声名远扬,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周边城市的观光客,他们驱车来到果园,赏柚林、摘柚子、品农鲜,怡然自得、流连忘返。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仅青塘万亩甜柚基地接待的游客量就已突破万人。□刘华铿 刘家喜 杨威 文/图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