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助力经济稳中求进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宋珏遐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继12月6日宣布全面降准后,次日,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70%、1.90%和2.00%。时值岁末,全面降准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的货币政策连发将如何作用于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次降准是人民银行在2021年度第二次全面降准,有分析认为,这两次降准在执行对象和目标上略有不同。本次降准除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外,针对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因而所释放的长期资金从1万亿元提高至1.2万亿元;与此同时,被释放的资金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间接降低银行机构资金成本的基础上,本次降准更强调其在“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和加强跨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升级”后的全面降准叠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集中出台货币政策的背后是对现阶段经济运行状况的充分认识。
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同时,指出了经济面临的压力和问题,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记者今年下半年对市场主体和金融部门的采访情况看,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微主体的外部融资需求更多是为了满足上升的原材料成本支出、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账期拉长带来的资金缺口,而投资用以扩大再生产的情况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产业层面供应链和相应资金流亟待疏通的现状;同时随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见顶以及物价剪刀差的收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调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注点。市场主体集中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动力供需错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谨慎的大背景下,创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不充分,劳动力供需结构调整导致匹配难度较大,这也可能进一步造成消费需求收缩。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与之相关的进出口、投资等方面也可能受到影响。
面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预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以贯之地提出,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并明确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物流网络、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等重点。
在这样的要求下,全面降准与“定向”下调再贷款利率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其同时发力将助力实现稳中求进。在短期内,可以置换即将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补充基础货币,保持实体经济中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的定向扶持,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岁末年初的资金难关和经营成本上升阶段,市场主体的经营稳定也可以避免就业市场进一步承压。同时,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的定向引导作用将有利于更多有潜力的小微主体走向专精特新,推动中小微主体与中大型企业相互配合、平等合作、互补发展,更好地理顺国内大循环、疏通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此外,还可以更好地扶持绿色经济、科技创新。这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最新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