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企业要做好“科技强国”基石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科技政策方面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几天前的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同样强调,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两次会议均重点提到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示出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企业的“基石”作用十分关键。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由各大高校机构、科研院所承担,企业与高校之间缺少链条式联系,难以直接实现从科技创新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在今年9月27日召开的“2021科创领军者峰会”上,数十位科创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及业内专家共同呼吁:我国须建立完整自立的科技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事实上,产学研合作目前还存在一些待解难题,比如科研院所与企业因需求、理念存在差异,难以有效匹配对接;产学研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够顺畅;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二次创新”不够等。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如何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向高精尖发展,加快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打通产学研用通道?

    转变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在新时代,企业创新的核心在于“升级”发展思维,侧重点需从以往的硬资源(土地、设备、厂房等)转向软资源,知识、技术、管理、数据、企业家精神等应受到企业的格外重视;同时,需要改变零和博弈思维,形成双赢、多赢、共赢、全赢的格局。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咬定”人才不放松。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也是科技创新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得人才者得天下”,企业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的同时,要拓宽科研人员发展通道,完善薪酬、股权等多元化激励机制。企业“咬定”人才,才能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占得先机,实现人才强企目标。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企业要在各自主营赛道上扎根市场,发现一线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科研问题,进而通过对接科研院所形成科研课题,使得产学研各方能够有的放矢。创新成果更贴近需求,更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资金精准投入,加快产品转化。2019年,科创板的设立拓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2021年北交所成立,着眼于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也不断增强。下一步,科创企业需要将募集资金精准投放,立足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做精产品、做强品牌影响力。

    企业要做好“科技强国”基石,前提是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升级”思维、“咬定”人才,立足市场主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最终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助力下,用产品力打造品牌内核,增强国际竞争力。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