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20日称,中国89%的人都有房住。社会上对住房的抱怨来自10%左右的家庭。抱怨最大的,第一是80后毕业生,第二种是农民工。(《经济参考报》3月22日)
顾副会长不仅又祭出“丈母娘经济学”,还拿住建部领导的话作为论据。3月9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称,我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达到89.3%。顾副会长就此得出了“89%的人有房住”的错误结论。
89%的自有住房率≠89%的人有房住,这个常识要教专家几遍呢?“住房自有率”就是住房私有的比率,该数据的含义是私有产权住房占全社会住房存量的比例。
显然,“自有住房率”不是指有多大比例的居民有自己的房子,而是指有多大比例的房子是私有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自有住房率”高说明保障房供应不充足,居民不得不通过买房私有的方式安居。
按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欧美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总自有住宅率普遍在60%~70%,比较高的是英国(70%)、美国(68%),比较低的是德国(39%)。中国在住房自有率上已经“超英赶美”,那是因为中国住房保障没有跟上,私房比例才会那么高。
而且,中国的住房自有率从2005年的82%到2008年的87.8%,再到去年底的89.3%,一路飙升。这意味着住房中私有住房的比例越来越高,公有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的比例在变小。这与中国不到10%的保障房比例也是相匹配的。
这是危机,而不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