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兴业银行赣州分行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银行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绿色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将迎来发展黄金期”。11月18日,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通过视频方式参加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云端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只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中国银行业这艘巨轮就能驶入广阔新蓝海,开启新的增长曲线。
在他看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少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经济发展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做到“稳速换挡”;二是金融供给要以改善融资结构为目标,达到“提质增效”;三是收入分配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公平正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变革正在纵深推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以资产负债表的‘绿化’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底层逻辑‘重构’,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陶以平表示。
具体而言,一方面,在经济增长驱动力转变过程中,做好稳定器。坚持进退有序,破立并举,不能急于求成,“一刀切”“运动式”地压降棕色资产等相关资产,而是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有序推进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从新旧两端同时发力,使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做好转换器。通过稳步构建“绿色低碳”资产负债表,在支持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增长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绿色化,培育新的发展空间,有效降低转型风险。
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点绿成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3万亿,服务企业客户3.3万户,打造了一张以绿色信贷为主体,涵盖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等多市场多领域多产品的绿色资产负债表,既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了一份金融力量,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与经济转型迈进高质量发展相匹配,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必须立足我国融资体系以银行为主体的国情,充分发挥银行在直接融资中的重要作用。”陶以平指出,商业银行可以在传统资产负债表外,构建一张新型“资产负债表”来开展直接融资,通过“商行+投行”模式,打造“企业融资需求-投资银行-银行理财-财富管理-居民投资需求”这一全新的投融资链条,加速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产业聚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商行+投行”并重,目前这一经营模式在国内也正逐渐成为主流。兴业银行在国内较早布局综合金融,立足金融市场和综合金融的禀赋和优势,提出“商行+投行”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广泛多元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通过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超过5000亿元,继续保持市场前列;通过银团、并购融资、权益投资等提供资金近1700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这与财富管理密切相关。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财富加快向金融资产迁徙,为居民管理好财产、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重要环节,财富管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未来养老型投资需求将持续上升。
“银行过去是、将来也会是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依托于庞大的零售客群、广泛的渠道和综合化服务优势,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价值链条,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陶以平说。
他强调,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增强财富管理的普惠性,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形成数字化普惠金融新模式,将低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服务对象,让更多优质财富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且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兴业银行将财富管理作为服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提出要树牢擦亮财富银行“金色名片”,立志打造全市场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经过多年耕耘,目前该行理财规模突破1.7万亿元,稳居市场第一梯队,综合理财能力已连续16个季度排名全国银行第一,近两年为380万财富客户实现资产增值超1200亿元,已经初步形成了“要理财、到兴业”的良好口碑。
“以‘绿色银行’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以‘投资银行’支持融资结构优化,以‘财富银行’支持居民收入增加,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同业竞逐的热门赛道、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兴业银行持续打造的强项、优势,不断树牢擦亮的‘三张金色名片’,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要求、使命担当。”陶以平呼吁政府、监管机构、银行等多方形成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银行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绿色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将迎来发展黄金期”。11月18日,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通过视频方式参加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云端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只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中国银行业这艘巨轮就能驶入广阔新蓝海,开启新的增长曲线。
在他看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少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经济发展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做到“稳速换挡”;二是金融供给要以改善融资结构为目标,达到“提质增效”;三是收入分配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公平正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变革正在纵深推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以资产负债表的‘绿化’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底层逻辑‘重构’,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陶以平表示。
具体而言,一方面,在经济增长驱动力转变过程中,做好稳定器。坚持进退有序,破立并举,不能急于求成,“一刀切”“运动式”地压降棕色资产等相关资产,而是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有序推进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从新旧两端同时发力,使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做好转换器。通过稳步构建“绿色低碳”资产负债表,在支持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增长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绿色化,培育新的发展空间,有效降低转型风险。
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点绿成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3万亿,服务企业客户3.3万户,打造了一张以绿色信贷为主体,涵盖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等多市场多领域多产品的绿色资产负债表,既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了一份金融力量,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与经济转型迈进高质量发展相匹配,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必须立足我国融资体系以银行为主体的国情,充分发挥银行在直接融资中的重要作用。”陶以平指出,商业银行可以在传统资产负债表外,构建一张新型“资产负债表”来开展直接融资,通过“商行+投行”模式,打造“企业融资需求-投资银行-银行理财-财富管理-居民投资需求”这一全新的投融资链条,加速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产业聚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商行+投行”并重,目前这一经营模式在国内也正逐渐成为主流。兴业银行在国内较早布局综合金融,立足金融市场和综合金融的禀赋和优势,提出“商行+投行”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广泛多元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通过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超过5000亿元,继续保持市场前列;通过银团、并购融资、权益投资等提供资金近1700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这与财富管理密切相关。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财富加快向金融资产迁徙,为居民管理好财产、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重要环节,财富管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未来养老型投资需求将持续上升。
“银行过去是、将来也会是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依托于庞大的零售客群、广泛的渠道和综合化服务优势,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价值链条,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陶以平说。
他强调,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增强财富管理的普惠性,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形成数字化普惠金融新模式,将低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服务对象,让更多优质财富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且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兴业银行将财富管理作为服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提出要树牢擦亮财富银行“金色名片”,立志打造全市场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经过多年耕耘,目前该行理财规模突破1.7万亿元,稳居市场第一梯队,综合理财能力已连续16个季度排名全国银行第一,近两年为380万财富客户实现资产增值超1200亿元,已经初步形成了“要理财、到兴业”的良好口碑。
“以‘绿色银行’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以‘投资银行’支持融资结构优化,以‘财富银行’支持居民收入增加,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同业竞逐的热门赛道、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兴业银行持续打造的强项、优势,不断树牢擦亮的‘三张金色名片’,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要求、使命担当。”陶以平呼吁政府、监管机构、银行等多方形成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