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美元指数创16月新高 人民币强韧表现超预期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美元指数创下16个月新高之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表现出超强韧性。“脱钩”正成为时下机构分析两者关系的常见表述。

    11月17日,美元指数短线快速拉升,一度站上96关口,续刷去年7月以来新高。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元指数走强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未表现出以往的反向变动,而是在6.38~6.40区间内维持超预期的韧性,17日当天盘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甚至继续小幅升值。

    不少分析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的脱钩表现,主要受我国出口高景气、境内美元存款突破1万亿美元等因素支撑,此番独立的强势行情短期内仍有望延续,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围绕6.4附近双向窄幅波动。

    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背离

    美国的经济数据助推近期美元持续飙升。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11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增长1.7%,为今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同时,上周公布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亦创1990年以来最大升幅。

    强劲的消费和持续上涨的物价,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的猜测,并以此带动美元指数走强。

    然而,尽管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但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如同脱钩一般,被牢牢钉在6.4附近。过去10个交易日,在美元指数涨幅已超2%的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幅度算得上是纹丝不动,基本处于6.38~6.40的窄幅区间。

    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的脱钩并非近期才有,今年9月以来,二者就开始显著背离。

    今年8月末至11月12日收盘,美元指数升值2.66%,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1.15%;截至11月12日,CFETS人民币指数更是上行2.5%至101.08,为2015年12月18日以来最高值。

    兴业研究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和美元指数脱钩后,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锚朝升值方向偏离,截至11月12日收盘,人民币升值超调的幅度已达5.88%的历史极值水平。此外,与国内货币信用周期、新兴市场股票相对表现对比,人民币汇率亦呈现明显的升值超调。

    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不少分析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指数的独立行情,源于今年以来中国出口高景气,以及境内美元存款大增等因素支撑。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MattWeller表示,人民币的强势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出口。今年前10个月,中国贸易顺差超出5100亿美元;相比之下,今年前8个月,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国——德国的顺差也只略多于1500亿美元,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极具韧性的中国供应链支撑了中国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强劲也带动境内美元存款的大增,后者同样“助攻”了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10月末,我国境内的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0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5.5%,成为承接境内美元流动性的重要“蓄水池”。

    “流入中国的资金源源不断,且中国企业的境内外币存款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有助于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一旦人民币有所贬值,企业就会趁机结汇,这又会推升人民币汇率。”MattWeller称。

    除了境内美元流动性宽松推动人民币汇率强势外,兴业研究还认为,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境内外利差看,当前离岸人民币利率均处于高位。隔夜离岸人民币利率(CNHHibor)中枢抬升,提高了人民币的做空成本。

    上述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韧性的因素在短期内仍将延续,因此,不少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内仍有望维持强势。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今年以来,出口持续的超预期表现叠加中美关系的缓和,成为了支撑人民币币值的重要因素。短期内,在出口带动下结汇需求增加、中美关系的乐观情绪以及潜在的关税减免利好下,人民币整体保持较强韧性。

    MattWeller认为,整体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维持在6.4~6.6的强势区间。不过,人民币汇率在美元大幅反弹的背景下,一直在6.4以下似乎过于强势,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