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陈宝树 王科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编者按 中国金融的最大难点在农村,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作为农村金融新生力量的村镇银行,近年来在“三农”服务这块沃土中不断成长。然而,村镇银行能不能在老区健康地生存和发展?湖南有这样一家村镇银行,脚踏实地地探索实践,为这一令人关注的课题做了诠释,它就是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实践表明:村镇银行融入老区不仅需要,而且大有作为。
这是光大银行设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韶山光大村镇银行”。
2009年10月28日,就在她开业当日,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亲自参加了典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当晚播出消息。
在处于经济总量低、贫困偏僻的老区新设村镇银行,原本被认为不合时宜,甚至经考察预测即便设立,也要3年才有可能平衡盈亏。然而,仅仅1年时间,韶山光大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就远远超出预期:截至2010年12月22日,当年实现利润总额210万元,拨备后及税后净利润103万元。
老区呼唤金融资源下乡
韶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全市10万多人,城镇人口1.57万人,农业人口8.68万人,2009年GDP总量22亿元,财政收入1.85亿元,当地银行存款总额只有19.8亿元。
在这里,主管财政的副市长李文亮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韶山以红色旅游为经济发展依托,每年游客达4至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至8亿元。虽然经济总量低,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县域经济中排名靠前,“韶山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运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民的纯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大经济总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里银行网点布局疏,信贷供给不足,金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已不单靠自己积攒资金,而是多方筹措资金以寻求致富良机。在诸多的筹资方式中,虽然地下钱庄是取之最易的借款方式,但利息过高,农民负担不起;联户集资经营虽是一种不错的筹资方式,但农民由于长期存在着“生意好做,伙计难搁”的思想,使得这种方法也用之不多;农户之间虽有相互转借筹款,但由于这种借款形式往往额度不大,急用时难以满足需要。
“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民的贴心朋友,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他们热切希望农村金融机构想农民之所想,给农民之所需,设身处地为农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李文亮对此深有感触。
担当社会责任更重要
择址设立村镇银行,按常规一般要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然而,中国光大银行却为何垂青韶山?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6月27日召开的第一次筹备工作现场会上,唐双宁这样提出自己的构想:在革命老区建村镇银行是担当社会责任,是为主席家乡办实事。
此后,中国光大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立即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并多次组织现场办公;韶山市委、市政府将组建村镇银行作为“招商引资的头号工程”,及时解决筹建中遇到的问题;各股东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共谋发展。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在各方紧密合作下,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筹建工作,于当年9月28日挂牌营业。
新生的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迎着困难起步了。光大银行行长郭友主持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明确了总行和长沙分行的具体分工,并委派林立副书记、赵小平总经理等领导和部门同志前来湖南直接指导和解决问题。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按照总行的部署明晰了思路和目标:一是坚持在摸索中发展,二是力争对韶山经济有所作为,在推动韶山发展中求得村镇银行自身的大发展。
“小经营”也能拼出大作为
开业伊始,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就遇到了“两难”:一是由于韶山经济底子薄、科技手段落后、资本金不足,市场总量偏小,业务范围扩张难,二是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而散、抗风险能力差的客户,农村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业务推动运作难。
为了破解这两个难题,尽快打开业务局面,光大银行总行和长沙分行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上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协助村镇银行抓好法人治理、经营发展和风险防范。
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调整工作思路,突出经营重点,以“立足‘三农’,服务韶山”为宗旨,在贷款投向上一是支持韶山的重点工程建设,二是支持农民就业创业致富。
“没有韶山光大村镇银行的支持,就没有韶山医院的今天。”这是韶山唯一的“二级甲等医院”院长王长青对来访者说的心里话。他反映:前些年由于医院缺乏资金,医疗设施条件差,医生跳槽往城市跑,农民都到外地去看病,医院效益急转直下。2009年,医院新建门诊大楼,却因缺少资金无力启动。在此焦头烂额之际,是韶山光大村镇银行“雪中送炭”,及时向他们发放了首笔245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从而使医院“起死回生”。2010年2月,该行又向医院发放了第二笔755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医院引进了CR、四维彩超、彩色多普勒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和仪器以及多名技术人才。医院从此有了全新发展,病床使用率达到117%,比上年增长33.81%,门诊人数比上年增长20.51%,病床周转率增长28.3%,全年业务收入达到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如今,该医院已是死而复生,今非昔比了。
经过一年艰苦创业、拼搏努力,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行负债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22日,一般性存款达1.93亿元,比年初新增1.61亿元,新增额列当地7家银行首位,一般性存款余额占当地市场份额8%。资产质量良好,截至2010年12月22日,贷款余额8875万元,根据审慎性原则,五级分类全部为正常,不良贷款为零。存贷比为46%,流动性保持良好。
“韶山地方虽然小而穷,但我们融入她取得了收获,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农村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光大银行总行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目前我行正在寻求增资扩股和设立分支网点的机会,如能成功,必将大大拓展我行的发展空间。”作为东道主,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行长魏和忠对已走过的路深有感触,对未来充满信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