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提高收益率变相揽储 银行死守存贷利差业务
距离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末考核“节点”尚余一周,银行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举动堪称疯狂:年化收益高达6%。即便如此,某城商行的支行管理人员仍旧愁眉苦脸,“分行的考核,只盯存款。我们支行资源有限,任务非常艰巨。”
事实上,绝大部分银行都将存款作为主要,甚至惟一的考核指标。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银行过于注重规模效应的结果,不利于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3月23日,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监局正在与各家银行密切沟通,希望尽快调整考核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但也有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真正可以根治这一问题的,还是加快利率市场化。”
频发产品的背后
近日,多家银行先后提高了旗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部分产品上调幅度达到2个百分点,最高的预期收益率甚至达到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3月12日至18日一周内共有31家商业银行发银行理财产品271款,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33年,且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5%,预期收益率上升20个基点。
可以看出,近期理财产品呈现超短期化、利率不断提高的特点。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短期理财产品利率上升与市场资金需求有密切的关系。央行3月2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0.0%,这将冻结逾3600亿元资金,此外,央行更发行了500亿元央票并进行850亿元正回购回收流动性。
“目前,离上缴存款准备金只有两天时间,再加上季末考核时点临近,各家银行下属分支行都希望交出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所以银行目前对存款的需求较大。”方瑞分析。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指出,短期理财产品利率提升还与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有关,目前短期利率加快上扬,与此同时,票据市场短期票据利率也大幅上涨,这就为银行应对同业竞争,提高短期产品利率提供了条件,银行将资金收拢后有资产可以配置,可以达到较高收益水平。
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银监局已经发文,并严查银行提高存款利息的行为。但对高收益理财产品,目前无法禁止,“高收益产品存在高风险,严禁银行推销这些产品时做收益上的承诺。”
考核制度欠合理
高息揽储屡禁不绝,恰恰是银行考核制度在不停地推动。
银行内部人士说,“业绩考核向存款业绩全面倾斜,业绩基本上以拉到的存款数量为考核依据。大家惟有动用各种资源,利用各种办法,把钱拉到银行里。”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银行考核与当前银行经营环境、监管政策密切相关。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存贷利差,但今年贷款新增不仅受资本充足率约束,而且也受存贷比的严格限制,存款准备金不断提升,部分银行还有差额准备金。银行要扩大利润必须依赖信贷,而信贷增加的前提是存款增长。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不得已只能引导考核以存款为重点。”
方瑞也认为:“这说明银行面临贷款容易、存款难的局面。但是这种考核机制并不合理。从考核制度来看,银行依然将业务重心放在赚取存贷利差的传统业务上,但是未来的市场方向一定往利率市场化发展的,一旦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持续高利润的传统业务就将失去优势,银行必须发展中间业务,所以银行考核制度应该逐渐往综合考评的方向转变。”
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正在加强与各家银行管理层的沟通,希望对单一存款考核做出调整。不过他同时坦言,制度最终由总行指定,还需假以时日。
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关键是放开存贷比监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完全市场化。银行要扩大信贷,要么接受市场化的存款利率,要么接受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用市场方式约束银行的放贷冲动,主动调整经营方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提高银行贷款定价能力。
部分银行3月份起暂停放贷考核
多家商业银行人士昨日透露,部分银行3月份起暂不将放贷指标纳入员工业绩考核,揽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而计入考核。
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表示,其所在行上海分行从3月份开始不再将贷款指标纳入员工考评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加大存款在考核中的占比。“主要原因是贷款额度减少,银行工作人员几乎都难以完成指标,还不如取消。”他表示。
此外,上海已有商业银行按总行要求叫停了3月份的新增贷款,部分银行上海分行当月对私贷款业务甚至出现了“零额度”。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