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8日
受此前基数较高影响,四季度外贸增速或现回落,但下半年出口料将延续对经济的正贡献
海关总署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5%,比2019年同期增长26.1%。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
市场机构认为,海外供需缺口持续、东南亚疫情反复的生产替代、“一仓难求”下出口旺季前移是支撑出口超预期向好的三重因素,进口表现不弱主要受到内需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双重带动。展望四季度,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不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去年四季度我国外贸基数较高影响,预计接下来,我国外贸增速有可能出现回落。市场机构预计,整体来看,下半年出口还将延续对经济的正贡献。
台风“烟花”成意外扰动项
多位市场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出口增速大幅超出自己预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从总量看,虽然2020年同期基数小幅上行,但是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依旧远高于荣枯线,对我国出口形成拉动,此外,CRB指数(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同比虽然较前值下行,但是绝对读数依旧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台风“烟花”造成沿海部分口岸,例如宁波港、上海港等,在7月下旬短期封港;8月台风扰动过后,部分7月积压的货物集中出口,或是造成7月进出口数据低于预期、8月进出口数据高于预期的重要原因。从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看,也确实在7、8月走出了V形走势。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此前随着疫苗的接种,市场认为今年中国出口面临供给端的压力。但是现在全球再度暴发新一轮疫情,这就使得海外的供给约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这一轮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比如越南目前每日新增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人,死亡率也快速上升到了2.5%,马来西亚每日新增人数则超过了2万人。越南、马来西亚等多地封城,生产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相应地,这些国家的出口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认为,海外供需缺口持续、东南亚疫情反复的生产替代、“一仓难求”下出口旺季前移都是支撑8月出口景气超预期向好的因素。
按美元计价,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5.6%,进口同比增长33.1%。进出口增速均高出万得统计的市场机构预期值。
企业出口在手订单
仍较充足
从不同企业类型看,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1.92万亿元,增长29.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8.1%,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5万亿元,增长28.3%,占出口总值的57.1%。李魁文表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最快、比重提升。这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的参与度高、灵活性强,是我国外贸发展活力稳步提升的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1~8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其中,东盟、欧盟为我国前两大贸易伙伴,贸易增长均超过22%;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同比增长25.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29万亿元,增长24.6%。其中,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彭文生表示,我国对主要出口地区两年复合增速均有改善,对新兴市场改善较大。从韩国、越南8月出口两年复合增速看,韩国保持高位、越南因疫情大幅下降,整体与中国出口超预期一致。运价仍在上涨,美国西海岸港口拥堵状况保持高位,虽然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给侧冲击仍然持续,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企业出口在手订单仍较为充足,继续支撑短期出口。
出口下行压力
或在四季度显现
展望四季度,李魁文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不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去年四季度我国外贸基数较高影响,预计接下来我国外贸增速有可能出现回落。
这一判断与市场机构基本一致。李奇霖表示,疫情是出口最主要的扰动项。目前海外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且发展中国家受影响又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后续中国供给端份额的回落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彭文生表示,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分项再度走弱;财新PMI新出口订单也下降至48%,落入收缩区间。随着美国9月上旬额外失业金补贴到期,预计出口下行压力或将在四季度有所显现。
不过,在郑后成看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均位于下半年,通常情况下下半年我国出口金额要高于上半年。因此,仍可对下半年我国出口两年平均增速持乐观态度。程强表示,尽管四季度海外供给回升下的供需缺口减小会一定程度拖累消费,但由于供给端的恢复会提振中国工业资本品的出口,因此预计整体出口的回落幅度比较有限。整体看,预计下半年出口还将延续对经济的正贡献。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